5.22 凝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2 凝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05: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凝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科学知识: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科学探究: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使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动手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
镜子、放大镜、相同烧杯2个、玻璃片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游戏规则:用力向镜片上哈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镜片上也有小水珠。
师:(出示杯子)看,老师课前倒了一杯热水,杯盖上有什么?
生:杯盖上有小水珠
师:镜片上、杯盖上都有小水珠。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生: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通过观察思考后,提出: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二、猜想假设
师:那镜片上、杯盖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
生:是水蒸气变成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我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水蒸气

师:那请大家继续想一想,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
老师给点提示:你看,镜片上、杯盖上、那就需要……
生:遇到物体
那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变成水?
生:遇冷。可能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板书:遇冷?
【设计意图:首先启发学生水是由水蒸气变成的,然后,联系现象有根据的猜想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三、制定方案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知道热水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是遇到冷的物体变成水,还是热的物体变成水呢?这需要我们做什么实验?
生:对比实验。
师:在这个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是什么?
生:一个物体冷,一个物体热。
师:看,老师准备了两个同样大的玻璃片,老师出示实物,该怎样做?
生: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个不加热。
师:说的很对,那实验中还需要大量的水蒸气,这得怎么办?
生:用热水。
师:是的,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有(PPT)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玻璃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还有热水。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并找出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填写在记录单上(出示ppt)
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找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生说:方案: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热水。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3、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个烧杯上,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师:实验时,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条件是什么?
生:相同条件:同样的烧杯,热水,倒得水一样多,同时盖玻璃片,
不同条件:玻璃片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师:其它小组还有补充吗?实验步骤我们知道了,在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不要碰玻璃片片。均匀加热。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点提示,请看,出示ppt温馨提示:
加热玻璃片时要来回移动,均匀加热约20秒。
2、注意不要用手碰热玻璃片,避免烫伤。
3、将两块玻璃片片同时放到烧杯上,同时拿下玻璃片观察。
4、小组分工合作,及时记录。
赶快带着温馨提示,开始实验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想证明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首先要知道用热水制造水蒸气,然后知道要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要找出材料中的不同条件用哪个。最后,学生根据材料才能进行设计方案。】
四、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整理好实验器材,完善实验记录单。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1: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冷玻璃片上有水珠,热玻璃片上没有水珠。
实验结论是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
师:谁还想展示?谁再来展示?
生:没有
师:出示ppt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
师:也就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擦掉?
师小结:(指板书,同时出示ppt)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从而得出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并总结出这种科学现象就叫凝结。】
六、拓展创新
师:凝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见过凝结现象?(师提示:洗澡的时候?做饭的时候?深秋的早上?)
生: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下雨前水管外壁的小水滴、水杯盖、锅盖内壁的小水滴等等。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一起来欣赏。出示ppt(解释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后,凝结成小水珠。
师:海水淡化:同学们,地球上的海水非常多,但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却很少。
人们就利用凝结现象在海水中提炼淡水。海水是有咸味的,但从海水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却是没有咸味的。人们就把这些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收集起来,以供人们饮用。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请看:PPT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师:做个小小科学家。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检测题,看看你对本节课所学知道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珠海拾贝、对错审判厅。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凝结现象,还动脑设计实验,动手验证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是遇冷。并能很快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收获可真多。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凝结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板书设计:
22、


遇冷
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