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4 18: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毕业了,让我们挥手再见,说一声珍重,道一声祝福,感谢彼此曾经的美好回忆,珍藏彼此真挚的友情,愿你前程似锦!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捅我(tǒnɡ
yǒnɡ)评价(pínɡ
pǐnɡ)
沮丧(jǔ
jù)
猝死(cù
chù)
憧憬(chōnɡ
tónɡ)
滋养(zhī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稚嫩
栀子花
忐忑不安
B.疲倦
互联网
挺而走险
C.留恋
策划书
依依惜别
D.刊物
关帝庙
春雨点点
2.下列句子中空白的地方填上最恰当的词语应是(

毕业前夕,六(5)班讨论如何制作班级纪念册时,同学们

,最终,制作完成后的纪念册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A.畅所欲言
群策群力
B.议论纷纷
标新立异
C.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D.畅所欲言
议论纷纷
3.下列对怎样编排成长纪念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给成长纪念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B.
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
C.
成长纪念册正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呈现的方式可多种多样。
D.
成长纪念册最好能表现大家的共性和创意。
4.“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B.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我”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我”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
C.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给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上千个故事。
D.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如春雨点点入地,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动写照。
5.“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反映了田老师的谦虚。
B.
田老师认为作者的成功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作者自己努力的结果。
C.田老师意在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种子的。
D.这是田老师的谦辞,意在说明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能受他的影响走上文学的道路,并成为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
四、填空题。(35分)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1)例:无法无天(ABAC式词语)


.
(2)例:生机勃勃(ABCC式词语)
2.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的校园

)的老师

)的同学

)的深情

)的课堂

)的游戏
3.按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老师领进门》中,田老师教过我们的一首小诗是:

.


。文中的最后一句“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
,感谢老师对自己的

(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
,我歌唱
,我歌唱那些
,我歌唱

(3)毕业前,戚书哲同学给方老师写了一封信,也就是《给老师的一封信》,书信包括




五个部分。
4.
马上就要毕业了,请你为敬爱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各写一段临别赠。(6分)
写给老师:
.
.
写给同学:
.
.
五、阅读理解。(24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5分)
河畔(bàn
pàn
)堤坡(dī
tī)恭恭敬敬(ɡōnɡ
ɡēnɡ)
2.把描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1.5分)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
个故事。田老师为“我”播下了
。(2分)
4.文中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田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作者心里产生的影响。(2分)
5.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分)
6.“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作者在这句话中表达的感情是

)。(1分)
A.对老师的感激之情。B.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二)课外阅读。(14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质朴—(

详细—(

人声鼎沸—(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6分)
(1)选段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
。也写出“我”对老先生充满着
之情。
(2)作者描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时,用了两个“也”,表现了孩子们热爱
,向往
的生活。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句中两个“不常用”表明先生

3.文中“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把它改写成肯定句,意思不变。(2分)
.
4.文中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的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3分)
.
.
六、习作展示。(25分)
时光易逝,转瞬之间,时间的轮已经转了六圈,我们在小学的时光也度过了六年。在这即将过去的六年里,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珍贵的东西。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母校的留恋之情。
【参考答案】
2020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略。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捅我(tǒnɡ√
yǒnɡ)评价(pínɡ√
pǐnɡ)沮丧(jǔ√
jù)
猝死(cù√
chù)憧憬(chōnɡ√
tónɡ)滋养(zhī
zī√)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稚嫩
栀子花
忐忑不安
B.疲倦
互联网
挺而走险
C.留恋
策划书
依依惜别
D.刊物
关帝庙
春雨点点
2.下列句子中空白的地方填上最恰当的词语应是(
C

毕业前夕,六(5)班讨论如何制作班级纪念册时,同学们

,最终,制作完成后的纪念册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A.畅所欲言
群策群力
B.议论纷纷
标新立异
C.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D.畅所欲言
议论纷纷
3.下列对怎样编排成长纪念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
给成长纪念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B.
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
C.
成长纪念册正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呈现的方式可多种多样。
D.
成长纪念册最好能表现大家的共性和创意。
4.“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B.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我”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我”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
C.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给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上千个故事。
D.
这句话是说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如春雨点点入地,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动写照。
5.“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这句话反映了田老师的谦虚。
B.
田老师认为作者的成功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作者自己努力的结果。
C.田老师意在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种子的。
D.这是田老师的谦辞,意在说明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能受他的影响走上文学的道路,并成为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
四、填空题。(35分)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1)例:无法无天(ABAC式词语)
百发百中
(?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7%99%BE%E5%8F%91%E7%99%BE%E4%B8%AD&query=ABAC%E5%BC%8F%E8%AF%8D%E8%AF%AD&srcid=28204&from=kg0"
\o
"百发百中"
\t
"_blank?)
、十全十美
(?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5%8D%81%E5%85%A8%E5%8D%81%E7%BE%8E&query=ABAC%E5%BC%8F%E8%AF%8D%E8%AF%AD&srcid=28204&from=kg0"
\o
"十全十美"
\t
"_blank?)
、实话实说
(?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5%AE%9E%E8%AF%9D%E5%AE%9E%E8%AF%B4&query=ABAC%E5%BC%8F%E8%AF%8D%E8%AF%AD&srcid=28204&from=kg0"
\o
"实话实说"
\t
"_blank?)
.
(2)例:生机勃勃(ABCC式词语)
逃之夭夭
、大腹便便
、得意扬扬
.
2.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美丽)的校园
(敬爱)的老师
(朝夕相处)的同学
(依依惜别)的深情
(快乐)的课堂
(有趣)的游戏
3.按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老师领进门》中,田老师教过我们的一首小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文中的最后一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
,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3)毕业前,戚书哲同学给方老师写了一封信,也就是《给老师的一封信》,书信包括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五个部分。
4.
马上就要毕业了,请你为敬爱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各写一段临别赠。(6分)
写给老师: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写给同学:亲爱的伙伴,临行前,我赠你一个美好的理想,让他成为你坚韧的拐杖;我赠你一个智慧的行囊,让他成为你人生的通行证。
五、阅读理解。(24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5分)
河畔(bàn
pàn√)堤坡(dī√
tī)恭恭敬敬(ɡōnɡ√
ɡēnɡ)
2.把描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1.5分)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田老师为“我”播下了文学的种子。(2分)
4.文中把听了上千个故事
比作春雨点点入地
,形象地写出了田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作者心里产生的影响。(2分)
5.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2分)
6.“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作者在这句话中表达的感情是

A
)。(1分)
A.对老师的感激之情。B.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二)课外阅读。(14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质朴—(华丽)
详细—(简略)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6分)
(1)选段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方正、质朴、博学。也写出“我”对老先生充满着恭敬、敬佩之情。
(2)作者描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时,用了两个“也”,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句中两个“不常用”表明先生比较开明,严而不厉。
3.文中“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把它改写成肯定句,意思不变。(2分)
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一定知道。
4.文中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的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3分)
(1)向老师请教怪哉,(2)和同窗在园子里玩耍,(3)和同窗一起读书。
六、习作展示。(25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