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2.7 声音的产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2.7 声音的产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07: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教科书第20-21页内容。
教学目标: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过程。
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气球,军鼓,锣。
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纸片,文具盒等。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幸福拍手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从刚才响亮的歌声和整齐的拍手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热情,瞧,声音会表达我们的情感,缩短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声音而变得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关于声音的秘密。板书“声音”。
(2)关于声音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声音的产生”,并板书课题。
师:回忆一下,刚才的小活动当中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咱们做个小游戏。就会对你有所启发。
(3)做游戏。(保持安静)
在做游戏的同事,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给大家的任务。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犯规了呢?(动了,也就是说要做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那就不能动,反过来,只要你懂了,就有声音。板书“动”)
师:真的只是动就能产生声音吗?
教师拿出一把尺子,将尺子折弯,让学生观察,看看尺子动了吗?有声音吗?
小结:关键不是看它动不动,而是看它怎样动?
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让自己的尺子发出声音。学生自己动手。
看看尺子是怎么动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物体的附近做来回反复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板书“振动”)
让学生拿出橡皮筋,学生自己动手让橡皮筋也发出声音。同时也仔细观察它是否在振动。
小组讨论交流,并且汇报。
小结:科学的结论可不是仅靠一两次试验就能得出来的,我们要通过多做几个实验来证明。
(4)教师给学生介绍做实验的器材。(鼓,粉笔头,音叉,气球,水槽)
二、探究性活动
1、组织学生活动:拿到器材先设计一个方案,想一想,怎样设计这个方案,才能让老师和在座的同学感受到或者是看到声音的确是由振动产生的?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在发声的过程中,你是怎样看到它是振动的?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反证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声音我们可是制造出来了,你能让声音消失吗?
教师拿出锣并敲响,指名学生用手握住锣面,声音哪去了?为什么?(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师:人说话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和大家度过了一节非常美妙的一节科学课,我们在各种试验当中,学到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宁夏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四站小学


2018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