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06: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数。在取近似数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3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4=
?
?
?
?
?3.1×3=????????2.8×4=???????????0.2×12=??????
40÷5=????????7.2÷8=???????1.2÷0.4=????????0.63÷0.3=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以前学习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
课件出示主题图: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到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齐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会计算吗?
3.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巡视中找到四种情况的练习纸,请学生板演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展开一次讨论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第四种做法是合理的。
①方法一:2.5÷0.4
=
6.25(个)
生活中能有6.25个瓶子吗?首先明确为什么把商保留整数。
②方法二:2.5÷0.4

6(个)
瓶子的个数不能是小数,用“四舍五入”
保留整数,应该是6个瓶子?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香油装全部装入瓶子吗?
③方法三:2.5÷0.4
=
6(个)……0.1(千克)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
④方法四:2.5÷0.4

7(个)
还得多准备一个瓶子,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4.老师也同意第四种方法,请看大屏幕,和老师一起回顾一下我们的分析过程。像这样根据实际需要,6个瓶子不能把所有的香油都装下,所以还应该再准备一个瓶子.
也就是:不管整数后面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前进1。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完成黑板板书:2.5÷0.4
=
6.25个≈
7个)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主题图:
王阿姨用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①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②难算:如果要包装17个礼盒,需要多长的丝带?问: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呢?在这道题里,出现了满5也要把尾数舍去的情况,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为“去尾法”。
4、组织比较。
比较例1和例2,解答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全班交流。
5、小结: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6、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
7、小结。
8、学生看书质疑。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
1、结果你认为怎样取近似值合适?
一堆沙子要运5.3次
一块花布可做3.8件裙子
2、选择。
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是(??
)
A、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28米长的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
B、某公司有30.8吨的货物需要装运,每辆汽车最多可以装6吨,需要几辆汽车?
C、某瀑布的门票每人20元,870元够买几张?
D现在有180个苹果,40个装一箱,可以装几个苹果箱?
3、五年级共有182人,每辆车限做42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