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5 11: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这种格局最早形成于(  )
A.原始农耕时代???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假如假期中你要去参观半坡遗址,应该购买去哪的车票(???)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大同
C.陕西西安
D.云南元谋
3.下列这些现象中,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是(  )
①家畜饲养
②磨制工具
③农作物的出现
④城市的出现
⑤聚落。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4.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5.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
A.个人对随葬品的爱好不一样
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
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
D.出现了贫富分化
6.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7.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这种格局最早形成于(???)
A.原始农耕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8.“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B.河姆渡人
C.半坡人??D.山顶洞人
9.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11.“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材料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居民
12.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3.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建造干栏式房屋??????D.使用青铜器
14.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米饭,到普通的青菜,到各种山珍海味……不管是在哪一地方,蔬菜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佳肴。以下远古人类中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5.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所学,下面哪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二.材料题(共6小题)
16.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他们使用的陶器如图二、图三所示,请对号入座,写出陶器所属类别。
(2)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3)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
(4)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
(5)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A;4.D;5.D;6.C;7.A;8.B;9.C;10.B;11.C;12.C;13.B;14.C;15.C
二.材料题
16.(1)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半坡居民;陶器类别:彩陶。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陶器类别:黑陶。
(2)水稻:河姆渡居民;粟:半坡居民。
(3)半地穴式房屋;图四。
(4)干栏式房屋;图一。
(5)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6)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出现(定居生活)。
17.(1)出现了原始的农耕;原因: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2)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