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设计师会对历史剧的服饰做一些改变,有些只是让花纹更加________,有些则是不顾及历史事实,________。为了尊重历史而拘泥于教条________不可取,但不顾历史事实去随意演绎,让观众因服装混乱而搞不清历史,则更不应该。
A.繁杂 李代桃僵 固然
B.繁复 李代桃僵 显然
C.繁杂 张冠李戴 显然
D.繁复 张冠李戴 固然
2.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C.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
D.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成功在轨运行,这不仅让人类对无垠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根据各种飞行检测数据显示,C919大型客机在5月5日的首飞过程中,空中飞行状态正常,各种飞行动作完美无缺,飞行过程顺利,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D.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飞机的船只,这种船只后来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它的出现是航空母舰最早的雏形。
4.(2018·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5.下列各句中,所引名言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李静向同学发送微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张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王送他一幅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对那些一味抱怨生活的愤青,我们要善意地提醒:“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要珍惜当下难得的机遇,谱写人生的壮丽诗篇。
6.(2019·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3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灰 鸽
王
蒙
“钱——”蝉在阳光里一面燃烧着一面诱惑地叫着。
强发是个年轻的木匠,从山那边樱桃谷来。樱桃谷有山、有树,有小小的水库和涓涓的山涧,有荫凉,有永远轻松的风。
但是这里有钱。为了赚钱,二十二岁的强发第二次到大城市来,给搬进了新楼的城市居民打家具。当他推刨子的时候,那钢刃铲削木头的声音是“一——毛、一——毛……”当他拉锯的时候,那钢牙咬啮木头的声音是“现——钱、现——钱……”当他清扫被太阳晒得冒了烟的白花花的刨花和锯末的时候,他恨得牙疼——为什么这不是一堆白花花的钱?
樱桃谷的樱桃也不多了,栽樱桃不进钱,还不如大蒜。强发给恋人彩云的爹建过议,砍掉樱桃,栽蒜。彩云家有个年代久远的樱桃园,春天樱桃树开满了银色的花,可惜,白花花的,却不是钱。
一个东西白花花地一闪。没等他转过向来,这个东西已经落在他的眼前,落在他刨得不太平滑的一块木板的另一端。
肉!
长而肥的脖子,颈上长着一圈褐黑色的毛,肚皮是那样柔软肥嫩,长满羽毛的大腿是那样丰厚结实,连翅膀也是饱满多肉的。它歪着小小的头,毫无警戒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灰鸽子?哪儿来的?樱桃谷飞来的?
肉!香啧啧的肉!
他仿佛正在扒掉裹在鸽子毛外的黄泥,他仿佛正在把外焦里嫩的鸽子肉放到口里,他仿佛听到了鸽子的热油烫得口水吱吱响。
但是鸽子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嘎”的一声,一辆上海牌小轿车刹了急闸。又“咯”的一声,一辆连挂式大型公共汽车紧急刹车。强发向鸽子冲去,被车流挡住了。
又一辆无轨电车停下了,许多自行车停下了。人们惊讶地看着大模大样地妨碍着交通的灰鸽。它站在公共汽车的水箱前,昂着头,歪着脖。
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两个年轻人轰鸽子,它不但没有听从劝告离去,反而变本加厉,钻到公共汽车底盘下面去了。
所有围观的人都向公共汽车司机打手势:不要开车!不要轧着鸽子!
小汽车门打开了,一个中年干部和一个白发老者走了出来,他们走近公共汽车,俯身寻找车下的淘气的灰鸽,并且急急地说着什么。
公共汽车司机一跃而下,气急败坏地骂着灰鸽,像骂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交通民警皱着眉大步走来,弄清情况以后,这位在大街上有着无上威严和魄力的指挥官却不知道该怎样指挥了。他急出了一头汗。
好多人围观。咕咕咕、嘘嘘嘘、哧哧哧、嗵嗵嗵,人们发出各种响声,吹口哨,跺脚,扔石子和土块……
灰鸽硬是不肯出来。
强发拨拉开两边的人和自行车。当他看准鸽子的位置以后,略一犹疑,便趴下,向车底爬去。
他听到一阵惊呼,一阵赞叹。“危险!”是司机与交通民警同声呐喊。
强发从车底盘下倒退出来,站起的时候,听到的是一片欢呼和鼓掌。他懊丧地睁开被灼热的瓦斯熏得闭起了的眼,在白花花的天空上,隐约有一个灰点子。
有人拍打他的肩膀,有人向他打听为了什么和怎么回事。好像还有一个女孩子对他说:“您真好!”
我——真好?我是——您?
那女孩子的声音使他想起了彩云。他想起了家乡的野鸽子在山涧和教堂尖顶上成群盘旋,每只鸽子的尾巴张开以后就像张开的折扇一样地浑圆。他想起队里集合上工和召集开会时敲响的钟声。他想起那片他建议砍去的樱桃园地面上的野薄荷的清香。他想起今年春天,在满园都是白花花的樱桃花的时候,他看见彩云挑水,她一边走着一边轻巧地换肩,头发一甩一甩,连眉毛的扬动也叫他心疼得要命……
“您真好!”彩云是不会这样说他的。
但那不是“真”的。他勇敢地钻到车底下并不是为了解救那只鸽子。
当鸽子已经平安,围观的人群走散,各种车辆恢复了正常的流转以后,他流下了混浊的泪水。为了确信是从樱桃谷飞来的灰鸽,为了彩云的满面愁容,为了他从来都不了解的“真好”……他哭了。
楼上阳台出现了一个少女,身穿白底V字形大蓝条纹无袖连衣裙,口衔着蜡管,正在喝才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樱桃汽水。她看了看木匠,又看了看大街。
“怎么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问。
“没事,爷爷,没事。”少女悠扬而又轻柔的回答,活像天使。她微笑着吸吮了一下,一股清爽甜香的淡红色的汽水,顺着蜡管进入了她的口腔,流到了胃里。
7.小说写强发从樱桃谷来,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
8.小说以“灰鸽”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9.强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4分)
10.有人认为小说写少女在楼上和爷爷对话的情景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具体理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何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何物?
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莫过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拟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5分)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8分)
眼
儿
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 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5.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4分)
16.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说:“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马海祥也说:“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身处社会,面对所见所闻,是做一个批判者,还是做一个建设者?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设计师会对历史剧的服饰做一些改变,有些只是让花纹更加________,有些则是不顾及历史事实,________。为了尊重历史而拘泥于教条________不可取,但不顾历史事实去随意演绎,让观众因服装混乱而搞不清历史,则更不应该。
A.繁杂 李代桃僵 固然
B.繁复 李代桃僵 显然
C.繁杂 张冠李戴 显然
D.繁复 张冠李戴 固然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繁杂”指(事情)多而杂乱。“繁复”指多而复杂。“繁复”用在此处恰当。“李代桃僵”指李树代替桃树而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张冠李戴”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张冠李戴”用在此处恰当。“显然”指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固然”用在此处恰当。
2.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C.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
D.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
解析:选C C项对联描述的是汤显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成功在轨运行,这不仅让人类对无垠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根据各种飞行检测数据显示,C919大型客机在5月5日的首飞过程中,空中飞行状态正常,各种飞行动作完美无缺,飞行过程顺利,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D.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飞机的船只,这种船只后来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它的出现是航空母舰最早的雏形。
解析:选A B.语序不当:“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要互换;C.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改为“各种飞行检测数据显示”;D.搭配不当:删去“它的出现”。
4.(2018·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解析:选D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B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的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5.下列各句中,所引名言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李静向同学发送微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张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王送他一幅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对那些一味抱怨生活的愤青,我们要善意地提醒:“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要珍惜当下难得的机遇,谱写人生的壮丽诗篇。
解析:选B
B.应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2017·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3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灰 鸽
王
蒙
“钱——”蝉在阳光里一面燃烧着一面诱惑地叫着。
强发是个年轻的木匠,从山那边樱桃谷来。樱桃谷有山、有树,有小小的水库和涓涓的山涧,有荫凉,有永远轻松的风。
但是这里有钱。为了赚钱,二十二岁的强发第二次到大城市来,给搬进了新楼的城市居民打家具。当他推刨子的时候,那钢刃铲削木头的声音是“一——毛、一——毛……”当他拉锯的时候,那钢牙咬啮木头的声音是“现——钱、现——钱……”当他清扫被太阳晒得冒了烟的白花花的刨花和锯末的时候,他恨得牙疼——为什么这不是一堆白花花的钱?
樱桃谷的樱桃也不多了,栽樱桃不进钱,还不如大蒜。强发给恋人彩云的爹建过议,砍掉樱桃,栽蒜。彩云家有个年代久远的樱桃园,春天樱桃树开满了银色的花,可惜,白花花的,却不是钱。
一个东西白花花地一闪。没等他转过向来,这个东西已经落在他的眼前,落在他刨得不太平滑的一块木板的另一端。
肉!
长而肥的脖子,颈上长着一圈褐黑色的毛,肚皮是那样柔软肥嫩,长满羽毛的大腿是那样丰厚结实,连翅膀也是饱满多肉的。它歪着小小的头,毫无警戒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灰鸽子?哪儿来的?樱桃谷飞来的?
肉!香啧啧的肉!
他仿佛正在扒掉裹在鸽子毛外的黄泥,他仿佛正在把外焦里嫩的鸽子肉放到口里,他仿佛听到了鸽子的热油烫得口水吱吱响。
但是鸽子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嘎”的一声,一辆上海牌小轿车刹了急闸。又“咯”的一声,一辆连挂式大型公共汽车紧急刹车。强发向鸽子冲去,被车流挡住了。
又一辆无轨电车停下了,许多自行车停下了。人们惊讶地看着大模大样地妨碍着交通的灰鸽。它站在公共汽车的水箱前,昂着头,歪着脖。
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两个年轻人轰鸽子,它不但没有听从劝告离去,反而变本加厉,钻到公共汽车底盘下面去了。
所有围观的人都向公共汽车司机打手势:不要开车!不要轧着鸽子!
小汽车门打开了,一个中年干部和一个白发老者走了出来,他们走近公共汽车,俯身寻找车下的淘气的灰鸽,并且急急地说着什么。
公共汽车司机一跃而下,气急败坏地骂着灰鸽,像骂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交通民警皱着眉大步走来,弄清情况以后,这位在大街上有着无上威严和魄力的指挥官却不知道该怎样指挥了。他急出了一头汗。
好多人围观。咕咕咕、嘘嘘嘘、哧哧哧、嗵嗵嗵,人们发出各种响声,吹口哨,跺脚,扔石子和土块……
灰鸽硬是不肯出来。
强发拨拉开两边的人和自行车。当他看准鸽子的位置以后,略一犹疑,便趴下,向车底爬去。
他听到一阵惊呼,一阵赞叹。“危险!”是司机与交通民警同声呐喊。
强发从车底盘下倒退出来,站起的时候,听到的是一片欢呼和鼓掌。他懊丧地睁开被灼热的瓦斯熏得闭起了的眼,在白花花的天空上,隐约有一个灰点子。
有人拍打他的肩膀,有人向他打听为了什么和怎么回事。好像还有一个女孩子对他说:“您真好!”
我——真好?我是——您?
那女孩子的声音使他想起了彩云。他想起了家乡的野鸽子在山涧和教堂尖顶上成群盘旋,每只鸽子的尾巴张开以后就像张开的折扇一样地浑圆。他想起队里集合上工和召集开会时敲响的钟声。他想起那片他建议砍去的樱桃园地面上的野薄荷的清香。他想起今年春天,在满园都是白花花的樱桃花的时候,他看见彩云挑水,她一边走着一边轻巧地换肩,头发一甩一甩,连眉毛的扬动也叫他心疼得要命……
“您真好!”彩云是不会这样说他的。
但那不是“真”的。他勇敢地钻到车底下并不是为了解救那只鸽子。
当鸽子已经平安,围观的人群走散,各种车辆恢复了正常的流转以后,他流下了混浊的泪水。为了确信是从樱桃谷飞来的灰鸽,为了彩云的满面愁容,为了他从来都不了解的“真好”……他哭了。
楼上阳台出现了一个少女,身穿白底V字形大蓝条纹无袖连衣裙,口衔着蜡管,正在喝才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樱桃汽水。她看了看木匠,又看了看大街。
“怎么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问。
“没事,爷爷,没事。”少女悠扬而又轻柔的回答,活像天使。她微笑着吸吮了一下,一股清爽甜香的淡红色的汽水,顺着蜡管进入了她的口腔,流到了胃里。
7.小说写强发从樱桃谷来,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写了樱桃谷的山、树、水库、山涧、清凉的风。乡村优美的环境与他赚钱辛苦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8.小说以“灰鸽”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以“灰鸽”为题,开头却写强发的故事,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灰鸽”在全文多次出现,是小说的线索;“灰鸽”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9.强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强发是一个缺钱、勤劳,又渴望爱情,向往美好生活,有反思精神的年轻木匠。
10.有人认为小说写少女在楼上和爷爷对话的情景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具体理由。(6分)
答案:观点一:不可以删去。①少女的纯洁,反衬出强发的内心的丑陋;②以少女的“活像天使”“微笑”净化了强发的心灵,深化了主题;③少女在楼上和爷爷对话的情景含蓄蕴藉,富有诗意,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观点二:可以删去。①小说的主人公写强发,小说写到强发“他哭了”,已经将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了;②少女与爷爷的对话与小说中强发与灰鸽都没有关系,内容不衔接,放在结尾显得突兀。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解析:选C
C.大凡:大要,概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何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何物?
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莫过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选D A.结构助词/动词,往;B.疑问副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什么;C.那么、就/却;D.介词,表比较。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拟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解析:选B
B.作者认为煮熟以后,肥肉都要去掉。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5分)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5分)
答案:(1)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2)(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参考译文】
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鲜是甘美的来源。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
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一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笋这种东西,不管单独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
蔬菜中的笋就像中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必需的东西,含有这种东西的食物都会很鲜,只是不用渣滓,而用汁液。会做菜的厨师,只要有煮笋的汤,就留着,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吃的人只是觉得很鲜,而不知道鲜的原因在于笋。《本草》中记载的多种食物,对人有好处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对人有好处,想要两全其美,没有比笋更好的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8分)
眼
儿
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 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5.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情景交融。“云淡淡雨潇潇”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又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②想象(从对方着笔、对写法、虚实结合)。作者遥想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③比喻。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④叠词连用。“淡淡”写阴霾的天色,“潇潇”状雨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16.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
修竹
”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答案:(1)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 小学而大遗 (3)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4)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说:“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马海祥也说:“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身处社会,面对所见所闻,是做一个批判者,还是做一个建设者?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参考:批判者应该是指那些揭开痼疾、针砭时弊的人。建设者应该指那些面对出现的问题与弊病,去埋下头实干、去解决问题的人。批判者有预警,建设者才有行动的方向。没有批判的精神,不能意识到事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便无法将它建设得更加完美。批判,是建设的基础。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源泉。写作时也要准确地定位批判,批判者不是愤青,不是坐而论道、空谈误国,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更不是为了名利炒作而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思考者”“预警者”“盛世危言”这些关键词,批判者是充满理性与思考的人,是为了建设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