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作业本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太阳
远近
并列
我们的发现:
月球
近远
看到的大小
太阳
月球
看到的大小
远
近
近
远
并列
我们的发现:
1.
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并记录。
太阳小
月球大
太阳大
月球小
太阳
大
月球小
看物体有近大远小的规律。
都是球体
体积大
体积小
与地球距离远
与地球距离近
恒星
卫星
本身发光
反射太阳光
……
www.163wenku.com,精品教学资料文库。
2.
太阳和月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维恩图中。
东升西落
没有水源
1.
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
A.
东升西落
B.
西升东落
C.
固定不变????
2.
太阳和月球共有的特点是(
)。
A.
会发光
B.
都是球体
C.
表面有环形山
3.
太阳和月球中,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是(
)。
A.
太阳
B.
月球
C.
一样近
4.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
)。
A.
月球
B.
太阳
C.
太阳和月球
5.
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
)。
A.
沙漠
B.
火山
C.
环形山
课堂练习
A
B
B
A
C
月
球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明亮部分其实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月球是一个会发光、发亮的星球,所以月球明亮。
(
)
科学阅读
×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观察记录简易日晷的影子变化。
↑
↑
↑
↑
课堂练习
1.
制作日晷的步骤。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②根据太阳找方向。
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正确步骤:(
)→(
)→(
)→(
)。
2.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最短。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3.(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A.
望远镜
B.
日晷
C.
指南针
4.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
)。
A.
相反
B.
相同
C.
无法确定
②
④
①
③
B
B
A
科学阅读
日
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日晷通常由指针和圆盘组成,在圆盘的正面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
1
个时辰,当太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日晷能在有太阳的日子计时,遇到
下雨天就不能计时了。
1.
古代一个时辰表示(
)小时。
A.
1
B.
2
C.
3
2.
右上图中的日晷显示的时间是(
)。
A.
巳时
B.
未时
C.
午时
B
A
3、影子的秘密
活动记录
让影子发生变化,用简图记录下来。
让影子的长短发生变化
让影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让影子的方向发生变化
影子的长度与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影子的大小和遮挡物的摆放有关
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位置而变化。
课堂练习
1.
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
月球
B.
镜子
C.
点亮的日光灯
2.
上午8时到11时,旗杆的影子会(
)。
A.
变长
B.
变短
C.
一样长
3.
下列关于影子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B.
有光就一定有影子
C.
有光源、遮挡物和屏才会有影子
C
B
C
4.
如下图,改变被照射物体的远近,影子的(
)会发生变化。
A.
大小
B.
形状
C.
方向
A
5.
如右图,改变木块的摆放方式,影子的(
)会发生变化。
A.
大小
B.
形状
C.
方向
B
科学阅读
皮影戏
除了我们上课玩的手影游戏,我国民间还有一种利用影子表演的皮影戏。表演时,用光照射皮或纸板做成的人或物,影子投射到白色幕布上,配上声音,就能呈现出戏剧效果。春节联欢晚会上经常有利用影子表演的节目。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来试一试吧!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活动记录
观察月相,记录你最近观察到的两次月相。
农历:______________
农历:______________
初一
十五
课堂练习
1.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那天我们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2.(
)这天我们看不见月相。
A.
农历每月初一
B.
农历每月十五
C.
农历每月二十三
3.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
从新月到满月
B.
从满月到新月
C.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4.
右图中的月相出现的时间大约是每个月的(
)。
A.
7日
B.
农历初七
C.
农历廿二
B
A
A
B
5.
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B
科学阅读
月相的变化规律
随着对月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望)→下凸月→下弦月→残月→新
月,不断循环。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5天(大约一个月),称为一个朔望月。结合月相变化,人们创作了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活动记录
1.
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记录现象。
2.
我们还关心月球的什么问题?
3.
将本课了解的关于月球的新信息填写在作业本第39页的维恩图中。
平原或盆地
(月海)
山脉
平原或盆地
(月海)
山脉
月球上有没有水?
课堂练习
1.
下列属于月球特点的请在□内画“√”。
□球形
□有引力
□有海洋
□有环形山
□有月海
□年龄约为45亿年
□有空气
□距地球约38万千米
2.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
)。
A.
木星
B.
金星
C.
月球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适合人类居住
B.
月球也像太阳一样会发光
C.
地球上的涨潮和退潮主要与月球的引力有关
√
√
√
√
√
√
C
C
4.
请将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连一连。
大小不同的球
月球表面
托盘和细沙
不同大小的陨石
不同大小的坑
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地球的伙伴——月球
地球和月球已经共存了大约45亿年了,虽然月球比地球小很多,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地球。
月球环绕地球一圈耗时27.3天,自转一圈也需要27.3天,所以月球正对着地球的一面是不变的。
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产生了涨潮和退潮的潮汐现象。
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
)。
A.
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B.
月球能反射太阳光
C.
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科学阅读
A
6、地球的形状
活动记录
1.
记录模拟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现象。
在球体上的现象
在平板上的现象
2.
记录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
正方体投射的影子
球体投射的影子
课堂练习
1.
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
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________上移动;若他先观
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________
上移动。
平面
球面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3.
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
A.
球形的
B.
方的
C.
无法判断
4.
下列证据中,不能支持“地球是球形的”这一观点的是(
)。
A.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B.
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C.
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的,其他星球也是球形的
A
A
C
科学阅读
地
球
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17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理论,
断定地球应是一个赤道半径比
极半径大一些的椭圆球体。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人们测得地球赤道半径确实比极半径大。
如果我们把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
直径为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么微小的差别在地球仪上很难表示出来,所以我们使用的地球仪都是正球体。
地球不是一个(
)。
A.
正球体
B.
椭圆球体
A
7、地球——水的星球
活动记录
1.
观察地球仪,记录我们的发现。
1、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冰川;黄色代表陆地。
2、地球仪上的水域有河流、
湖泊
、
海洋
、
冰川
。
3、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海洋。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比,海洋的面积大。
2.
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陆地面积所占格子数
__________格
海洋面积所占格子数
__________格
我的结论:
20
34
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课堂练习
1.
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
)。
A.
海洋
B.
岩石
C.
空气
A
2.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的轮廓图,请将透明计算
纸覆盖在图上,比较后发现(
)的面积大。
A
A.
杭州西湖
B.
嘉兴南湖
科学阅读
生命的摇篮——水圈
从外太空看地球,会发现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海洋覆盖着。如果把海洋中所有的水均匀地铺盖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厚度约2700米的水圈,所以地球也有“水球”之称。
地球水圈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它由海洋、湖泊、江河、沼泽、地下水及冰川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其中海洋占97.3%,以冰川为主的陆地水占2.7%。大气中的水与前两者相比,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
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
A.
三分之一
B.
三分之二
C.
二分之一
B
8、太阳、月球和地球
课堂练习
1.
将太阳、月球、地球的特点填在下面的椭圆中(填序号)。
①有充足的空气
②表面有环形山
③会发光发热
④自身不会发光
⑤是一个球体
⑥表面有海洋和陆地
⑦生活着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月球
太阳
地球
①
②
③
④
⑤
⑤
⑤
④
⑥
⑦
2.
将你想制作的地球海报的设想,记录在下面的方框中。
1.
用文字、照片、图画来呈现。
2.
3.
4.
5.
6.
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为蓝色。
选择材料:比如丰富的液态水,蓝天,蓝鲸,蓝色水母等等。
科学阅读
地壳的形成
大约在45亿年前,一些气体、尘埃、冰粒等物质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地球的雏形。这个雏形只有几千米大小,与茫茫宇宙相比显得非常小。但这个“小地球”不停地旋转,吸收周围的其他物质,慢慢地变大、变大。
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宇宙中各种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再加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了很多热量,以至于当时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和流动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个被熔岩覆盖着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减少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了,岩浆慢慢固化、结块,才形成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1.
原始的地球与现在的地球相比,(
)。
A.
一样大
B.
小得多
C.
大得多
2.
原始地壳的形成过程是(
)。
A.
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B.
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
C.
遍地的岩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岩浆逐渐冷却
B
A
1.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
)。
A.
陆地比海洋大
B.
海洋比陆地大
C.
两者一样大2.
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
A.
位置保持不变
B.
方向保持不变
C.
长短发生变化3.
下列对地球上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冰川和陆地等
B.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需要节约
C.
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地球上的水资源4.
下列对太阳、地球、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和月球都能发光,给地球提供光源
B.
月相的形成与地球、月球、太阳有关
C.
月球和太阳上都有丰富的资源,我们现在就可以使用
单元练习
B
C
C
B
5.在模拟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中,下列方法可让影子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是(
)。
A.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
B.改变光的照射角度
C.改变光照的亮度
6.
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手电筒和屏幕的位置固定不变,改变被照物体的远近,影子的
(2)在模拟环形山实验中,球的大小对实验没有影响。
(
)
大小会发生变化。
(
)
(3)地球有许多的卫星,而天然卫星只有月球。
(
)
B
√
×
√
(3)一个月中,上半月的月相变化是由缺变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是由圆变缺。
(
)
(4)地球是正球体。
(
)
(6)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不需要节约使用。
(
)
(7)月球和太阳距离我们很遥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研究。
(
)
7.请将下面的月相与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农历初一
农历十五
农历初七
农历初三
农历二十七
√
×
×
×
1.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探索月球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都渴望了解月球。古人用想象解释月球现象,我国著名的有关月亮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天狗吃月亮等。
1969
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实现人类首次登月。当他向月面迈出第一步时说:“对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中国“嫦娥”登月工程正在稳步实施。2019
年1
月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进一步揭开了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纱。
(1)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
)。
A.中国的杨利伟
B.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C.古希腊的阿波罗
(2)我国的登月工程命名为(
)工程。
A.“阿波罗”
B.“嫦娥”
C.“飞天”
B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