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线与角复习课件+ 教案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 线与角复习课件+ 教案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12:22:36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16课时:线与角复习
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重要学习内容是:自主整理“线与角”的知识方法,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角的意义及分类。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探究活动,从一条直线(射线、线段可看作直线的一部分),再到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和角),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角的意义及分类。(重点)
2.通过列表、画图、比较、交流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难点)
3.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关于“线与角”我们都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准备活动角。
活动一:回顾整理
1.展示学生梳理成果
(1)直线、射线和线段
预设: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
预设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平行和相交。在相交中,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预设2:长方形、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邻边相交。长方体中长和长平行,宽和宽平行,高和高平行,长方体、正方体中由1个顶点引出的三条线两两相交。
(3)角的分类
预设: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2.深化理解
(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线延长,想一想可以延长到什么程度?
演示:一条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穿过黑板,穿过教室,穿过教学楼,无限延长。
(2)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预设: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1条直线。
(3)用活动角转出我们学过的角,有什么发现?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预设1:将活动角的一条边固定,转动另一条边,转出了许许多多的锐角,它们的大小不同但都小于90度。继续转,当两条边的角度是90度时,就得到了一个直角。将直角的一条边继续转,可以得到很多个钝角,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预设2:将一条边绕端点旋转180度就得到一个平角,平角等于180度。将角的一边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周角,周角是360度。
预设3:1个周角的度数=2个平角的度数=4个直角的度数。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1.画一画:过M点分别画已知直线a的垂线和平行线。
2.解决问题
(1)小白兔去拔萝卜,它会选择哪条路呢?为什么?
预设:小白兔会选择第二条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这是一位同学体育课跳远后留下的脚印,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预设:两个脚印的位置不同,应把身体着地的最后端,也就是右脚的后端看成一个点,踏板的前沿是起跳线。从这点向起跳线做垂线段,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就是跳远的距离。
(3)王奶奶过马路,选择哪条路线更便捷呢?为什么?
预设1:选择第②条路,因为第一条路长,过马路用的时间就多;第二条路短,过马路用的时间就少,所以选择第二条路更便捷。
预设2:选择第②条路,王奶奶要便捷地过马路,就要选择短一些的线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所以第②条路比第①条路短。
乘客从马路另一边通过马路,他选择的蓝色路线与王奶奶选择的红色路线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长度相等,把马路的两边看作同一平面内的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一组平行线,王奶奶和乘客所走过的路线,都是这两条直线的距离,也就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王奶奶的路线与乘客的路线长度相等。
(4)一条公路在张庄和李村的中间通过,两个村各要修一条小路与公路相连。怎样确定小路的位置才能使小路最短?试着在图上画出来。
预设:把张庄和李村看成一个点,靠近它们一侧的公路看成一条直线,作张庄和李村分别到公路的垂线段,这时小路最短。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1.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
预设:交通标志、墙面、滑梯、屋脊、扇子、健身器材等。
2.先估计下面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3.画出25°和145°的角。
4.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预设1:用单个角可以画出30度、60度、45度、90度。
预设2:一副三角尺任意两个角相加,可以拼出75度、105度、135度、120度、150度和180度。
预设3:用一副三角尺任意两个角相减,也可以画出15度。
5.长方形纸如图折叠,∠1=40°,∠2的度数是多少?
6.从6:00到6:30,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从3:00到3:30,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四、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1.数学书75页第1题
2.数学书75页第2题
3.数学书75页第3题(共50张PPT)
线与角复习
六年级
数学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平行
相交
垂直
活动一:回顾整理
这两条边在同
一平面内吗?
活动一:回顾整理
由一点
出发……
活动一:回顾整理
画一画: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
活动一:回顾整理
画一画: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一:回顾整理
转一转:用活动角转出我们学过的角。
平角
钝角
直角
锐角
活动一:回顾整理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画一画:过M点分别画已知直线a的垂线和平行线。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画一画:过M点分别画已知直线a的垂线和平行线。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画一画:过M点分别画已知直线a的垂线和平行线。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画一画:过M点分别画已知直线a的垂线和平行线。



小白兔去拔萝卜,它会选择哪条路呢?为什么?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起跳线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活动二:对线的认识
找一找:哪里有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找一找:哪里有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找一找:哪里有角?
儿童滑梯倾角:30-35度
水上滑梯:37度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找一找:哪里有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找一找:哪里有角?
60°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请你先估计下面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130°
请你先估计下面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
画出25°的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
画出145°的角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90°+
30°=120°
90°+
60°=150°
90°+
90°=180°
45°+
30°=75°
45°+
60°=105°
45°+
90°=135°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45°-
30°=15°
90°
15°
60°
30°
90°
90°
15°
4650°°
60°-
45°=15°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80°
165°?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画一画: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165°
90°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2
1
3
(180°-40°)÷2=70°
长方形纸如图折叠,∠1=40°,∠2的度数是多少?
∠1+∠2+∠3=180°
∠2=∠3
从6:00到6:30,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度
有什么变化?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180°
15°
活动三:对角的认识
90°
75°
从3:00到3:30,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度
有什么变化?
回顾梳理
解决问题
沟通联系
回顾反思
课后作业:数学书第75页
第1题
课后作业:数学书第75页
第2题
课后作业:数学书第75页
第3题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