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押题卷一(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押题卷一(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5 15: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左家塘楚墓出土的对龙对凤纹锦,从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较商周更开放,动物纹样往往头部写实,而身体经过简化,有的直接与藤蔓结为一体,有的动物体与植物体共生,形式丰富优美、多样化。这种变化说明(  )
A.社会思潮的活跃推动观念改变??????B.地理环境会造成艺术风格不同
C.艺术创作受外来文化因素影响??????D.社会转型会引起艺术风格变化
2.读图6、图7,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战国七雄在汉初基本复国??????????B.秦朝地方行政制度被废除
C.汉初无为使国家再次分裂??????????D.汉初建制受历史传统影响
3.唐初中书省依据君主意见出令,门下省审查而封驳之,但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君主不满门下官员的作为,遂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最终废止。这反映出(  )
A.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B.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C.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D.君主高度信任中书尚书省
4.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
5.
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増加趋势及所占比重?
年份
各种商品
出口总值(千元)
其中农产品

所占比例%
1873年
148
449
3
860
2.6
1893年
181
713
28
423
15.6
1903年
333
961
89
496
26.8
1910年
593
337
231
957
39.1
——摘编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上述表格揭示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C.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有所改变????????????D.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
6.下表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表述,据此可知(  )
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点火焚烧洋货铺和洋药店,结果火势蔓延,烧掉了附近的商铺和民居
李希圣的日记(1900
年任职在北京刑部)
义和团“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劳乃宣(负责剿杀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发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A.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D.历史叙述取决于时代的变化
7.从1935年8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报告中,“工农苏维埃”的口号逐渐变成“人民苏维埃”,甚至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政府的设想。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C.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一些学者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把汉字和孔学作为批判的重点对象????B.提出文学改良倡导“文学革命”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D.唤起了国人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9.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这次会议(  )
A.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B.根源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
C.有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
10.有学者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性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学者强调的是(  )
A.客观地评价古希腊文明成果??????????B.正确认识雅典民主制的本质
C.用发展眼光看待雅典民主实践?????????D.辩证地分析直接民主制的利弊
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
A.美国应该建立一个强大中央政权????????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C.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D.他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失望
12.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开始,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辟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渐渐变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价格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D.工业革命的推动
13.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观点(  )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展工业化的依据???????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14.二战后期,美、苏、英三个同盟国家参加的某次会议,尽管存在着分岐,但至少在形式上还是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如波兰与东欧问题,德国的前途问题,亚洲的战争问题,以及计划成立战后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15.图5是20世纪40年代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画《量体裁衣》。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图5
A.开启了美苏的冷战对抗?????????????B.促进了西欧独立与复兴
C.加速了欧洲的战后重建?????????????D.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
二、非选择题
1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3分)
17.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5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对“买办”的认知与研究简表:
时间
人物、著作
主要观点
晚清
林则徐
买办等本系汉奸
1920年
陈独秀
买办帮着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人
1927年
沙为楷《中国买办制》
买办使中国的工商业凋零
1964年
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
买办“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极端落后和反动的”
1980年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
买办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梁和得力的帮凶”,但是“买办积累转化为民族资本是违背外国资本意志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2000年
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买办带动了近代新式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使普通百姓用上了廉价的商品
2014年
聂好春《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买办是商界精英和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力量,是近代商会的中坚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北京同仁堂,自创建以来的350年,长盛不衰,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大。(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乐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经常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此外还冬办粥厂夏施暑药,救济穷苦之人。
——摘编自《国宝同仁堂》
材料二
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为人奉公守法,开明能干。1952年“五反”时,同仁堂被评为完全守法户。1956年乐松生带头参加了公私合营。……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在北京药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同仁堂制药厂和同仁堂药店等核心单位组成“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募集资金3.52亿元。……2009年,借着新医改的机会,同仁堂确立了“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的战略。
——摘编自《同仁堂百年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同仁堂药店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经营之道。(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推动北京同仁堂药店在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政策性因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7分)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吴于谨、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
图为欧美近代以来大事件简表,请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思潮的活跃推动艺术风格的变化,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较商周更开放”,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社会思潮的活跃推动艺术风格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社会转型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没有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外来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排除C项。
【答案】D
2.【解析】对比图7与图6,我们发现在汉初燕、齐、吴、赵等国在战国故国的基础上再次出现,说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考虑到了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民众心理,以更好地维护统治,故选D项;汉初的诸侯国与战国的诸侯国不同,战国诸侯国称雄、妄图兼并他国、一统天下,而西汉诸侯国也是西汉的依靠力量,且秦国等未在西汉初期出现,排除A项;汉承秦制一词可知,西汉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且西汉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中有一批郡县,排除B项;西汉时期国家处于统一局面,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材料“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导致封驳权被分散,“最终废止”,反映出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故选C项;材料“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没有尽职行使审查封驳的权力,缺乏科学性,排除A项;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是在明代,而非唐朝,排除B项;君主“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对中书省仍然行使封驳权,没有体现出高度信任,排除D项。
【答案】C
4.【答案】B
5.【解析】据表格可知,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多,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选
B项;据所学可知,此时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原料,不能说明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进口情况,无法说明是否入超,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在1840之后已经瓦解,排除
D项。
【答案】B
6.【解析】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其对义和团的评价也不同,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B项;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与历史事实之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排除A项;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对比来确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答案】B
7.【解析】据材料“从1935年8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报告中,‘工农苏维埃’的口号逐渐变成‘人民苏维埃’,甚至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政府的设想”,可知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共开始适当调整以适应抗日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共产国际,排除B项;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主要发生于大革命时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新文化运动对汉字的批判是狭隘的、片面的,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专制与迷信、旧道德、旧文化,汉字和孔学只是批判的对象之一,排除A项;“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之一,但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9.【解析】据材料“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可知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开始调整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选D项;材料强调“左”倾错误的三面红旗不能动,这不属于实事求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根源是“左”倾错误,排除B项;材料提到强调三面红旗不能动,说明“左”倾错误还存在,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据材料“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说明学者认为雅典设立和废除陶片放逐法都维护了民主,认为民主实践要与时俱进,故选C项;材料论述雅典不是古希腊,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奴隶阶级的民主,材料说明的是民主实践不是本质,排除
B项;材料赞扬雅典的民主实践,没有论述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
D项。
【答案】C
11.【解析】由材料“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可知美国通过联邦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材料强调美国已经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科学性,且材料并未提及这一政治制度的弊端,排除B项;托克维尔是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分析,并未表达对这一制度的失望,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17世纪加勒比海地区成为甘蔗种植园,是因为欧洲殖民国家将亚洲等地区的甘蔗移植到加勒比海地区,表明加勒比海地区被纳入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故选C项;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指的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17世纪加勒比海地区发生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价格革命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7世纪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答案】C
13.【解析】工业化的紧迫感,与材料中“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相符,故选B项;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材料中是进行工业化建设,不是加快农业建设,排除A项;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排除C项;D项符合苏联当时的国情,排除D项。
【答案】B
14.【解析】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故选C项;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未涉及联合国问题,排除A项;德黑兰会议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未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协议,排除B项;波茨坦会议主要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排除D项。
【答案】C
15.【解析】材料中所示事件为美国针对欧洲开展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加速的欧洲的战后重建,故选C项;美苏冷战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的复兴,但是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虽然增加了财政支出,但也扩大了在欧洲的销售市场,并非单一的家中经济负担,排除D项。
【答案】C
16.【解析】(1)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废除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据材料一“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在政治上实行军功爵制度;;据材料一“废止“田里不鬻””和“开阡陌封疆”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根据所学知识还有,经济上: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变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
(2)第二问影响,可以从材料二设置刺史目的“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推理出中央集权制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从材料二中刺史职责“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分析得出政治上有利于整顿吏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经济上促发展。
(3)第三问意义,据材料三“九品中正制……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结合所学归纳为有利于打破世族垄断做官途径;据材料三“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归纳为促进社会阶层自由流动;据材料三“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即扩大了统治基础;据材料三“参加中央之考试”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提高官员素质。
【答案】(1)说明: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4分)
(2)影响:维护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改善吏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3)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3分,回答三点即可)
17.【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按照契约的规定”可得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土地买卖愈益盛行,……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可得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可得农业经济发达;据所学宋代市的发展可得官府放宽商业限制。第二小问变动,据材料二“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可得“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
【答案】(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2分)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5分)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2分)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3分)
18.【解析】本题通过简表中对“买办”的认知与研究,考查了近现代中国经济中买办阶层扮演的角色及其评价。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整体阐述,紧扣评论对象,提出明确的论题。如根据“买办等本系汉奸”“买办‘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极端落后和反动的’等信息可知,晚清至1964年对买办阶层的评价基本是消极的,但根据“买办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梁和得力的帮凶’,但是‘买办积累转化为民族资本是违背外国资本意志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等信息可知,1980年至2014年对买办阶层的评价趋于客观、公正,因此可以提炼出论题“对买办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等。其次,根据自己提炼的论题,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合理引用史实,对论题进行多角度阐释,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如论题“对买办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可以划分为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再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主题进行论述,如清末民初,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对与帝国主义联系密切的买办阶层消极评价理所当然;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斗争史观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占主流地位,对附属于西方列强的买办阶层也持批判态度;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买办在近现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和评价越来越深入和客观。最后,可以结合时代形势进行总结,注意不能脱离观点,但也不要重复观点。
【答案】答案示例:
论题:对买办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3分)
论述:清末民初,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消极评价与帝国主义联系密切的买办理所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阶级斗争史观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占主流地位,对买办也基本持批判态度;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对买办的评价越来越深入和客观。(9分)
19.【解析】(1)据材料一“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得出官方采购与市场经营兼顾;据材料一“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得出实行严格管理;据材料一“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得出重视药品质量;据材料一“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得出诚实守信,讲信誉;据材料一
“经常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得出重视宣传和树立形象;据材料一“冬办粥厂夏施暑药,救济穷苦之人”得出企业经营同时注重社会责任。
(2)第一小问政策性因素,据材料二“1956年乐松生带头参加了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得出50年代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据材料二“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2009年,借着新医改的机会”结合所学得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家实行新医改。第二小问启示,据材料二“北平解放时”“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的战略”结合所学得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政府政策调整要结合国情,因时、因势而变;企业经营要关注市场,讲究策略。
【答案】(1)经营之道:官方采购与市场经营兼顾;实行严格管理;重视药品质量;诚实守信,讲信誉;重视宣传和树立形象;企业经营同时注重社会责任。(任答4点,4分)
(2)政策性因素:50年代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家实行新医改。(4分)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政府政策调整要结合国情,因时、因势而变;企业经营要关注市场,讲究策略。(3分;言之有理即可)
20.【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阅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材料出处获取有效信息,拟定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主旨是随着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转型。就此,可拟定论题思想解放促进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可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等史实进行阐述。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
【答案】示例一:
论题:思想解放促进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2分)
论述:14—16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掀起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财富和现世幸福,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4分)
16世纪,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等新教主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会的控制,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新教。17、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掀起了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专制和教权,提倡自由、民主和平等,描述了“理性王国”,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做了深刻的思想动员,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4分)
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西欧的近代化。(2分)
示例二:
论题:思想解放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分)
论述: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壮大为西欧国家实现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经济动力。在欧美不断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力量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的精神文化,先后发起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主张人性,追求财富和享乐;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控制,启蒙运动宣传民主自由,从不同的角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向近代化转型的漫长之路,在近代化起步阶段,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冲破了传统的“夷夏”观念;甲午战争后,近代化迈向制度阶段,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宣传变法图存,形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同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方针。(4分)
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分)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