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认识光》
教材分析:
《认识光》这一课时是本单元深入学习有关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课时,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主要有:学生对光源的理解,光的传播方式;需要探究的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源以及光沿直线传播这一性质在生活的应用;还有的就是要延续科学课一贯注重的小组合作、组员交流质疑等学习方式。这一课时的教学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本单元接下来各种光现象的学习与研究。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科学探究目标: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的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可以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光传播实验中的证据,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教学重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根据确定的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蜡烛、火柴、带孔的硬纸板、纸筒、打火机、直的吸管和弯的吸管等。学生准备:观察认识生活中发光的物体。
学生在认识光源时,依赖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探究光的传播方式时,需要学生自主实验反复验证。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认识光源后,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光源分类。探究光的传播方式时,先让学生做出猜想,在通过实验反复验证,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和经验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的学习,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没能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应有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
难点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活夜景的图片、课件、实验记录单、测试问卷。?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带孔的硬纸板(每组3个)、直的吸管和弯的吸管。?
教学重点:会用多种实验证明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且越变越美丽。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
出示图片:(生活夜景图片或制成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美、灯光最美)?
师:同学们都说的真好,是呀,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一)认识光源
?
1.提出问题?。师: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
?
2.学生回答。(指名说)?师问:?月亮会发光吗?镜子呢??蜡烛发光吗?电视、电脑呢?
师:对,月亮不会发光,它看起来那么亮,是因为它反射的太阳光。蜡烛不会发光,应该说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3.教师小结:人们常说: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源头,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就很好,我们这些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板书);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属于人造光源(板书);像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这一类的光源属于生物光源(板书)。
?
(二)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1.提出问题?。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源这么多,那么这些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怎么传到我们眼睛的呢?光需不需要一定的路线传到我们的眼睛呢?夜晚进房间打开灯,房间各个位置是同时亮起来的吗??教师提供资料: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万千米/秒,在空气中近似。太阳光传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
教师小结:光就像水流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这个地方传到那个地方。我们说水往低处流,光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呢??
2.学生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
师: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做试验)?
对,实验是最科学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小组内讨论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实验方案(指名说)?
在此环节,意见不同一,可以补充,取长补短。?
方案一把三张硬卡纸分别刻一个小孔,点燃蜡烛,看怎样才能通过三个小孔看到火苗。?
方案二用直纸筒看灯光,再用弯纸筒看,有什么现象??方案三用手电照射,显示轨迹。
5.开始实验。?
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希望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好记录,填好下面表格。?实验名称?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教师要巡视,做好指导。
?6.汇报实验收获(指名说)?
提示: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要认真听,不过在汇报的过程中,要说清楚,自己做的哪个实验,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最后得到了什么结论??师结:刚才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大家的实验,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举例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你们能不能举几个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学生举例子。?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说明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哪些地方需要光??
2.什么时候需要光?哪些地方需要光??
课后教学反思:
《认识光》是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科学》学科的“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科学》学科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这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器材,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不足之处有全班集体研讨,发言面不够广;集体交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法,试验步骤不够严谨,交流过程不够细化;实验材料较多,学生做实验时时间较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