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谁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
2、引导学生对生态的思考。
3、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三、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 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并会辨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难点: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资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课件
各种生物的图片
一、视频导入
1.出示鹰蛇和獴的视频,引出课题
2.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小动画,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
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
(板书:蝉
→
螳螂
→
黄雀)
提问: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它动物吃呢?
(完善板书:树汁→
蝉
→
螳螂
→
黄雀)
3.谈话:生物间总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我们就把它称作——食物链。
你还能举出生活当中其他的食物链吗?
二、在游戏中认识食物链
1).谈话:看得出,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其实,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2).游戏“帮我找位置”。
出示图片: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图片,认识吗?
谈话:现在请五们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儿就有五张表示这五种生物的图片,请五位同学任抽一张。
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果这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这样站,合理吗?
提问:那你能不能到前面来,帮他们重新把顺序排一下?
谈话:这样排同意吗?只是你们同意还不行,我得问问他们当事人。教师现场采访表演游戏的五位同学现在这么站合不合理。
(板书:青菜
→毛毛虫
→蜘蛛
→鸡
→狐狸)
3)、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大鲨鱼、海藻、鱼、虾、海豹)
谈话:规则是这样的,到前面来抽到卡片的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自己排好队伍,然后请下面的同学猜猜他们各代表哪种生物?意思明白吗?(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站成一排)
谈话:下面的同学开动你的脑筋,猜猜他是谁。
(板书:海藻→虾→鱼→海豹→大鲨鱼)
3、认识食物链的构成
1、下面通过对几条简单食物链的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A、第一环节都是植物
生回答后师补充:的确,这些绿色植物就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土壤里的水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换成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再以食物的方式储存起来。
这些绿色植物可以自己制造出食物来,是不是很了不起啊?(是)
生物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生产者。【介绍生产者概念】
B、从这些食物链中,我们发现从第二环节起的这些生物呢,都是食草动物,后面的都是肉食动物,去捕食比它们弱小的其他生物。
而从第二环节开始的动物呢,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所以叫它们消费者。【介绍消费者概念】
2、老师这儿有一些生物【出示图片】,你能分辨出其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吗?先小组讨论一下,一分钟后我来问答案。
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四、深入认识食物链,了解食物网
1.课件出示稻田图片,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能找出几条食物链?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教师板书学生所找到的食物链。
2.提问:仔细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是否能什么新的发现?
3.谈话: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间就存在很多食物链。瞧,这么多的食物链纵横交错,像什么?
揭示“食物网”
教学活动4
五、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出示青蛙被捉的图片,提问:人类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是啊,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某一链条断开,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六、拓展延伸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我们掌握着先进的科技,在与其他生物的竞争中间,是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但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就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地对待其他生物。七
、板书设计
食物联系
树汁→蝉→螳螂→黄雀→蛇→老鹰
青菜
→毛毛虫
→蜘蛛
→鸡
→狐狸
海藻→虾→鱼→海豹→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