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数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现在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揭示课题。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
(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6)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活动3【练习】知识运用
1.选一选: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13.82
??????????B、13.80
??????????C、13.81
2.求商的近似值
?????1.9÷0.7?≈????????(保留一位小数)。
????????3.6÷1.7?≈????????(保留两位小数)
3.教材P23做一做
活动4【测试】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4题。
①引导学生审题,并让学生明白当题目中没有明确保留小数位数的要求时,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
②引导学生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