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7 08: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0

B.10

C.40

D.100

2.我们生活在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4.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
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5.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6.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8.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9.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10.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14.2019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________℃,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____。
物质
(1个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凝固点/℃
酒精
78
-117

100
0
水银
357
-39
15.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后________(两空均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
17.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
18.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9.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0.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态。
2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___(填“A”或“B”)
图。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22.一天,小熊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_(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8分,共16分)
23.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
℃,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
(1)如果实际气温为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案
一、1.A
2.A
3.B 点拨:冰雪遇暖消融是熔化现象;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加快手上水的蒸发,属于汽化。
4.C 点拨:嘴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雪雕经过一段时间变小是一种升华现象;雪是一种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冰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升高。
5.D 点拨:舌头被“冻”在冰棍上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凝固现象,其凝固点为0
℃,与这一过程对应的图像是D。
6.C 点拨:甲物态放出热量变成乙物态,乙物态吸收热量变成丙物态,丙物态吸收热量变为甲物态,则可判定甲是气态,乙是固态,丙是液态。
7.A 8.B
9.D 点拨:当冷的平面镜放入温暖且水蒸气非常多的口腔内,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平面镜上,导致医生看不清口腔内部情况。给平面镜加热一下,可以防止水蒸气液化。
10.D 点拨: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故①②③均正确。
11.D 点拨:由题知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故其熔点为55
℃,则55
℃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完),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
12.B 
点拨: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是晶体;该图像是晶体熔化、沸腾图像,其中ab段表示熔化过程,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表示沸腾状态。
二、13.乙;甲;38.5;-7
14.-40~50;-16;酒精
15.汽化;放出
16.升华;凝华;3
410 点拨:日光灯管用久之后两端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灯管壁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管的内壁上造成的。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17.液化;汽化
18.凝华;升华;吸收
19.60;不会;60 点拨: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
℃,故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
℃时醋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醋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
三、20.(1)固体受热均匀 (2)B (3)晶体;8;固液共存
点拨:(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3)图像上BC段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晶体;该物质的熔化从第7
min开始,一直到第15
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用时8
min。
21.(1)68 (2)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A (4)不可行
点拨: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换用更大火力的酒精灯,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不能提高水的沸点。
22.(1)①等量 (2)液体表面积;A (3)变小;吸热
点拨:(3)酒精蒸发吸热,能使温度计的示数暂时变小。
四、23.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4.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t1=
℃=
℃。
实际气温为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t20=
℃+5
℃=23
℃。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则×(t-5
℃)=t,则t=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