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5 16:07: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杜甫
杜甫,字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忆一忆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集》
忆一忆一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朗读
写作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石壕吏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投:投宿
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遇到有差役趁着夜色来抓人。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逾:越过
走:逃跑
老头(听到声音)便越墙逃跑了,老妇走出屋去应门。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一何:多么
差役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前:上前
戍:防守
(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书:信
新:最近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整理:http://www.klcfilter.com
www.gd-klc.com
石壕吏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活着的不过是苟且活着,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裙: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是)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老妪:老妇
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请让我今晚跟你们一起回营去。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上)准备(明天)早晨做饭。
犹得:还能够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
绝:消失,停止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等到)天亮登程赶路时,只有同那个老头告别了。
登:踏上
解词翻译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整体感知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
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理清顺序
天明――告辞――结局:
暮――投宿――开端:
夜――住宿――发展:
高潮:
线索:诗人的行踪
时间顺序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辞
请从吏夜归
独与老翁别
夜久
1:诗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2、老妇人在致词中说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3、诗的最后一段是故事的尾声,暗示了怎样的结局?
思考讨论
时间:暮、夜
地点:石壕村
事由:有吏捉人
一个“暮”字,含义丰富。古时候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人们都有“未晚先投宿”的习惯,但是杜甫却于夜色苍茫之时才匆忙地投宿到一个小村庄,这一情景就有一种暗示性,为故事的发展拉开了一幅“兵荒马乱”的社会背景图。
1:诗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返回》》
2、老妇人在致词中说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3、诗的最后一段是故事的尾声,暗示了怎样的结局?
“夜久”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官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饱含无限深情。
思考:文辞背后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深情?

对人民所受疾苦的同情

对官吏残暴征兵的批判

忧国忧民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憎恶
假如你也在故事的现场,你想对文中的哪个人物说些什么?
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危亡,诗人的情感煎熬,这一切都是战争“惹得祸”。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的战争正在继续着。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都是灾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我们珍惜和平,让石壕吏的故事不再重演!
拓展延伸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归纳主旨

风:
诗人之心,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正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最终形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