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 2课时 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 2课时 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5 22: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预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拟定
勋鉴
殉职
破格
拟定
勋鉴
殉职
拟定
勋鉴
破格
参谋
拟定
锻炼
眷恋
黯然
奔赴
踌躇
交流预习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1.军队中参与指挥部队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的干部。
2.泛指代人出主意。
3.指代出主意的人。

交流预习
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预习
默读1-4自然段,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写感受。
交流预习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交流预习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交流预习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交流预习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交流预习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引读课文
左右结构的字其中的几种模式
左窄右宽
左右相等
左宽右窄
综合练习


左窄右宽
综合练习


左边窄,要细长,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最美观!




综合练习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找历史上为国捐躯英雄儿女的人物故事。
推荐作业
:
第二课时
拟定
特殊
踌躇
黯然
奔赴
参谋
复习检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思考:这封电文的到来,说明毛主席面临着什么?面对这封电文,毛主席是怎样的心情呢?
复读课文
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句,在旁边写
写体会。
引读课文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引读课文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引读课文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引读课文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引读课文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引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引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引读课文
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引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引读课文
在写下批文的那个夜晚,主席一定是彻夜未眠,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又可能说些什么呢?
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达出主席的内心情感。
综合练习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我们志愿军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我们看着这种情景,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综合练习
中午的时候,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件爆炸。显然,敌人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
这个时候,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读一读这篇文章,找出文中描写邱少云的句子画下来,从中你体会到邱少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
观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
1.
读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推荐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