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21: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思考:
以上这些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考:
以上这些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考: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的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如红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
思考: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结构呢?
有些生物的细胞具有这三个结构,有些细胞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病毒:如SARS,HIV,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真核细

生物
原核细胞生物: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
细胞结构生物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除了成形细胞核的有无之外,还有哪些区别?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较大(10~100μm)
较小(1~10μm)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DNA,与RNA、蛋白质不联结在一起
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DNA与RNA、蛋白质联结在一起
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有核膜核仁
种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染色体
细胞核
快速找出原核生物!
硝化细菌
[
]
酵母菌[
]
青霉菌
[
]
大肠杆菌[
]
肺炎双球菌
[
]
噬菌体[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幽门螺旋杆菌[
]
放线菌
[
]
蘑菇[
]
蓝藻
[
]
结核杆菌[
]
绿藻
[
]
草履虫[
]
硫化细菌
[
]
变形虫[
]
铁细菌
[
]
念珠藻[
]
乳酸菌[
]
颤藻[
]
发菜[
]
原核
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真核
真核
原核
真核
真核
真核
非真非原


宏观
微观:
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质:
核糖体
自养生物
请仔细阅读课本P10-12的“资料分析”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第一位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谁?
2.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谁?主要观点有哪些?
3.细胞学说内容中有些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你是科
学家请将其进行修正。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各给我们什么启示?你能从中领
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
5.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统一性?
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年代
科学家
发现和结论
1665年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薄片,看到许多蜂窝状小室,取名为细胞
1838年
施莱登
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839年
施旺
所有的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859年
菲尔肖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3.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论:
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
有哪些特点?
2.细胞学说主要说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统一性?
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其主要内容是: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实验前
 认真预习;
安静有序地坐到座位上,不要动任何实验用具。
2.实验中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遇到问题及时举手报告。
3.实验后
 按照要求处理好实验垃圾,清洁整理实验台面
目镜
物镜
镜筒
镜臂
镜座
载物台
压片夹
反光镜
遮光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12
转换器
一、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10x
12.5x


物镜








10x
40x
安放
对光
观察
放置装片(装片中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
先调低镜筒(侧看物镜)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用高倍镜观察
二、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
低倍镜
后缓缓升高镜筒
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操作顺序:
1.移动装片
2.转动转换器
3.调节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
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动粗”。
①取镜和安放
1.一般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
2.一般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位置。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距载物台2cm).
2.选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均匀白亮的圆形视野。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③使用低倍镜观察
1.将玻片标本压在载物台上(材料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0.5cm.(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
③使用低倍镜观察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高倍)
④使用高倍镜观察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注意: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高倍)
④使用高倍镜观察
小结: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
取镜和安放
(四)
高倍镜:
移片—转动—调光—对焦
(二)
对光
(三)
低倍镜:对焦
(五)
收镜
三、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步骤
擦→滴→取→放→盖
擦试干净
载玻片、盖玻版
在载玻片中央
滴加清水
取材
将材料平展放在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










视野
范围
看到细胞数目
物像
大小
视野
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高倍镜
低倍镜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时,取了材料再滴清水,还是滴了清水再取材料
先滴清水再取材料
在观察前,要先对光,需要转动物镜对准通光孔。用于对光的物镜应该是低倍物镜还是高倍物镜?
低倍物镜
对光再放玻片标本,还是放了玻片标本再对光?
先对光,再放标本
看到细胞的物象在视野左上角,在转高倍之前,要把这个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向左上方移动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宽或是面积的放大?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是指长、宽(径向上的)。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使用高倍镜观察时,能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为什么?
不能。粗准焦螺旋调节时,镜筒移动量大,容易使镜头碰上盖玻片,存在损坏盖玻片、载玻片和物镜的危险。
如何判断细胞和气泡?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酵母菌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
人血细胞
黑藻细胞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酵母菌
大肠杆菌
细胞种类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形状
结论
蚕豆表皮细胞
人血
酵母菌
黑藻
细胞种类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形状
结论
蚕豆表皮细胞










人血


(√)
酵母菌



黑藻



酵母菌
各种霉菌
食用真菌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罗伯特·胡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软木薄片中的蜂窝状小室是真正的细胞
B.施莱登最先提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C.施旺最先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细胞
A
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C.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
D.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的细胞组成

D
3.下列关于细胞的体积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大,越有利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B.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C.细胞的体积大小与它和外界物质交换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的核,但它的结构复杂
B.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由核膜包被的核,其结构复杂
C.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由核膜包被的核,但它的结构简单
D.只有细菌是原核生物
B
5.下列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放线菌
B.蓝藻
C.感冒病毒
D.真菌
C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实例)
细胞学说的建立
(建立学说)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理性比较)
观察细胞
(感性认识)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宏观认识)
从生物圈到细胞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