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思考:
以上这些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思
考:
以上这些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思
考: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的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如红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
思考: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结构呢?
有些生物的细胞具有这三个结构,有些细胞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病毒:如SARS,HIV,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真核细
胞
生物
原核细胞生物: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
细胞结构生物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除了成形细胞核的有无之外,还有哪些区别?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较大(10~100μm)
较小(1~10μm)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DNA,与RNA、蛋白质不联结在一起
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DNA与RNA、蛋白质联结在一起
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有核膜核仁
种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染色体
细胞核
快速找出原核生物!
硝化细菌
[
]
酵母菌[
]
青霉菌
[
]
大肠杆菌[
]
肺炎双球菌
[
]
噬菌体[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幽门螺旋杆菌[
]
放线菌
[
]
蘑菇[
]
蓝藻
[
]
结核杆菌[
]
绿藻
[
]
草履虫[
]
硫化细菌
[
]
变形虫[
]
铁细菌
[
]
念珠藻[
]
乳酸菌[
]
颤藻[
]
发菜[
]
原核
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原核
真核
真核
原核
真核
真核
真核
非真非原
蓝
藻
宏观
微观:
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质:
核糖体
自养生物
请仔细阅读课本P10-12的“资料分析”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第一位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谁?
2.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谁?主要观点有哪些?
3.细胞学说内容中有些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你是科
学家请将其进行修正。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各给我们什么启示?你能从中领
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
5.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统一性?
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年代
科学家
发现和结论
1665年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薄片,看到许多蜂窝状小室,取名为细胞
1838年
施莱登
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839年
施旺
所有的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859年
菲尔肖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3.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讨
论:
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
有哪些特点?
2.细胞学说主要说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统一性?
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其主要内容是: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实验前
认真预习;
安静有序地坐到座位上,不要动任何实验用具。
2.实验中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遇到问题及时举手报告。
3.实验后
按照要求处理好实验垃圾,清洁整理实验台面
目镜
物镜
镜筒
镜臂
镜座
载物台
压片夹
反光镜
遮光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12
转换器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长
短
目镜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10x
12.5x
长
短
物镜
放
大
倍
数
镜
头
长
度
10x
40x
安放
对光
观察
放置装片(装片中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
先调低镜筒(侧看物镜)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用高倍镜观察
二、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
低倍镜
后缓缓升高镜筒
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操作顺序:
1.移动装片
2.转动转换器
3.调节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
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动粗”。
①取镜和安放
1.一般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
2.一般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位置。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距载物台2cm).
2.选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均匀白亮的圆形视野。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③使用低倍镜观察
1.将玻片标本压在载物台上(材料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0.5cm.(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
③使用低倍镜观察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高倍)
④使用高倍镜观察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注意: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高倍)
④使用高倍镜观察
小结: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
取镜和安放
(四)
高倍镜:
移片—转动—调光—对焦
(二)
对光
(三)
低倍镜:对焦
(五)
收镜
三、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步骤
擦→滴→取→放→盖
擦试干净
载玻片、盖玻版
在载玻片中央
滴加清水
取材
将材料平展放在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
小
大
少
多
大
小
暗
亮
小
大
视野
范围
看到细胞数目
物像
大小
视野
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高倍镜
低倍镜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时,取了材料再滴清水,还是滴了清水再取材料
先滴清水再取材料
在观察前,要先对光,需要转动物镜对准通光孔。用于对光的物镜应该是低倍物镜还是高倍物镜?
低倍物镜
对光再放玻片标本,还是放了玻片标本再对光?
先对光,再放标本
看到细胞的物象在视野左上角,在转高倍之前,要把这个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向左上方移动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宽或是面积的放大?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是指长、宽(径向上的)。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使用高倍镜观察时,能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为什么?
不能。粗准焦螺旋调节时,镜筒移动量大,容易使镜头碰上盖玻片,存在损坏盖玻片、载玻片和物镜的危险。
如何判断细胞和气泡?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酵母菌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
人血细胞
黑藻细胞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酵母菌
大肠杆菌
细胞种类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形状
结论
蚕豆表皮细胞
人血
酵母菌
黑藻
细胞种类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形状
结论
蚕豆表皮细胞
√
√
√
统
一
性
,
多
样
性
人血
√
√
(√)
酵母菌
√
√
√
黑藻
√
√
√
酵母菌
各种霉菌
食用真菌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伯特·胡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软木薄片中的蜂窝状小室是真正的细胞
B.施莱登最先提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C.施旺最先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细胞
A
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C.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
D.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的细胞组成
的
D
3.下列关于细胞的体积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越大,越有利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B.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C.细胞的体积大小与它和外界物质交换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的核,但它的结构复杂
B.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由核膜包被的核,其结构复杂
C.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由核膜包被的核,但它的结构简单
D.只有细菌是原核生物
B
5.下列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放线菌
B.蓝藻
C.感冒病毒
D.真菌
C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实例)
细胞学说的建立
(建立学说)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理性比较)
观察细胞
(感性认识)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宏观认识)
从生物圈到细胞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