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全面把握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和老王两个人生活的苦难。
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和老王的思想情感。
感悟爱的博大。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因别人的苦难,而忘了自己辛酸”的高贵品性。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读懂作者灵魂的反思,感悟真善美。
?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一位杰出的女性,她被誉为百年中國文學史上,創作生命力最為持久的一位;她凭借《我们仨》获得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的提名;她被提名的理由是以往的创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杰出成就,作品本身所显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而备受世人瞩目。虽然最终她没有获得这个奖项,但她的名字已深深的镌刻在国人的心里。
她是谁呢?同学们,她就是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曾任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的杨绛。
今天,我们要走进杨绛笔下的《老王》,去感受两个人之间的一段真情。
?
(二)、整体感知:
杨绛笔下的老王是干什么的?(三轮车夫),当普通三轮车夫老王的身影渐行渐远时,杨绛对老王还存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述这种心情的句子。(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问:这里的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各指谁?(杨绛和老王)
?
(三)、分析老王的不幸:
作者认为老王是不幸者,你们认为呢?那么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
明确:文革中的单干户(建国以后,让文化人最感恩戴德的一件事是,政府让所有的文化人都有了工作,有了单位,也就是说,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组织”,自由职业者,从此消失了,对人们而言,失去了组织,也就失去了一切);没有亲人;只有一只眼,别人不愿坐他的车(或许营养不良,或许是什么恶病);几间坍塌的小屋,只是在那住多年了,并不是真正的家;载客三轮车取缔(政府取缔“载客三轮”,估计是要保护工人的尊严,骆驼祥子的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咱们工人们扬眉吐气了,当家作主了,再也不用伺候那些贵族小姐了,工人们不再运人,只运货,可是对老王这样没力气的人,又意味着什么),没有力气运货物,很难维持生活;病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不见好;外貌描写;不知埋在什么沟里(没有象样的坟墓)??总之:老王是一个集病、孤、穷于一身的人(板书)
(关于老王的不幸,不必求全,能找出三方面即可)
?
(四)、分析杨绛的幸运和不幸:
1、杨绛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者,那她的幸运表现在哪里呢?请找出文中的语句加以证明。
明确:能常坐三轮车,还有钱
2、追问:杨绛真的是幸运的吗?请再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找出杨绛生活不如意的痕迹。
明确:生活拮据(老王一再问“我”有没有钱)
??????精神受束缚(不敢乘三轮车,追问:为什么不敢乘?文化大革命中被称为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这里可以与之前的“常坐”作对比)(板书)(先问学生有关于文化大革命是否了解)
补充资料(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黑白颠倒、人性泯灭的一场运动。
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的翻译巨匠傅雷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痛苦的死去。
以《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龙须沟》等著作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在1962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风潮中成为众矢之的,批斗、攻击、满身是血,最后,带着所有的绝望,在未名湖畔投湖自尽。
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巴金在“文革”期间,被剥夺发言权、创作权,时常被拉出去游街、批斗,他倒粪水、刷厕所,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
在这种是非颠倒的年代里,作为高级的知识分子杨绛能逃脱这种厄运吗?钱钟书夫妇俩也在劫难逃,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家人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
(五)、找老王和杨绛的共性“善”:
1、在如此困苦艰难的环境中,一个不幸者遇到了另一个不幸者,从而演绎了一段感人心怀的故事,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共有的美好的品性,让他们心心相通,你们知道这种美好的品性是什么吗?——善良(板书)
请从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印证。
明确:老王——愿意给我家带送冰,车费减半,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着一点;坚决不肯拿钱,一再问我有没有钱;在身体不好、生活穷困的情况下还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表示感激。
杨绛——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别人不敢坐,与别人相比,更能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一路上说闲话;不要他车费减半;一定要给他车钱;担心他是否可以维持生活;连同我女儿也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
2、身处不幸的杨绛已经给予了老王那么多的爱心,为什么在文末,她还要感到不安,还要说“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觉得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明确:愧怍主要来自于对老王送鸡蛋的表现)
追问:如果你是杨绛,你觉得还可以给老王怎样的关爱?
学生各抒己见。
问: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都能够从一个善良者角度来体察善良,那么,为什么杨绛没有象同学们所想的那样给予老王更多的关爱呢?(学生谈)
明确: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一个留过洋的知识分子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你们知道吗?
资料补充(二)每天,她都要把写着“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的牌子挂在胸前上班去。
文革期间,杨绛的主要任务就是清扫厕所!
杨绛在批斗中还被剃成了“阴阳头”,想一想一个留洋的女知识份子被强行剃了阴阳头,这是多么大的伤害。她的人格、尊严被完全的剥夺。
追问:读了这些,你觉得杨绛还能给于老王更多的帮助吗?
明确:是的,生活给予杨绛太多的苦难,而杨绛在忍受着精神上煎熬的同时,还记挂着别人的不幸,还想着应该给予老王更多的帮助,还因为帮助不够而深深的愧疚,这是怎样的胸怀啊!?
品味杨绛的文字,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更感受到作者对于自己灵魂的反思,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杨绛胸中的这颗“善良”之心、“仁义”之心。
?
(六)、拓展:
同学们,文学其实是一种呼唤,在阅读了全文之后,你们觉得杨绛的文字自始至终在呼唤什么呢?
明确:人性中的善良(真爱等等)。
是的,杨绛曾经在她的作品中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社会,文学创作毋需鼓吹嚣张、毋需宣张残忍、毋需吹捧权势,而要同情弱者、关注底层、表达人性的善良与关爱。(幻灯)
古往今来,许多杰出的人物对善良也有自己深刻的感悟(名人名言)
没有善良———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发自肺腑的温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苏霍姆林斯基
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罗曼·罗兰?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德)贝多芬
????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同样身处不幸但依然坚守善良品性的人,我相信真情也在你们心中汩汩流淌,那么,就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条属于你们小组的真情名言,尽量用简洁的语句来表达。
?
(七)、结束语:
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抒发了对真情的独特体会,这一切都源于你们对文中的老王和杨绛的美好品性的深刻认识,在老师眼里,象杨绛这样的知识分子是高贵的人,她的高贵之处在于“因了别人的苦难,而忘了自己的辛酸”,让我们都收起矜持和冷漠,让我们人人都收起贵族式的同情和怜悯,让杨绛的这种高贵的品性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
?
(八)、作业:
推荐阅读:杨绛《我们仨》、《干校六记》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