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复习卡
一、先看清要求,再认真听两遍朗读录音,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短文中形容读书方法众多的成语是____________,形容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短文共介绍了三种读书方法,分别是:鲁迅的________、爱因斯坦的________________三步读书法、英国作家毛姆的________读书法。
3.“脚踏多条船”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你是否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领悟(wù)
上瘾(yǐn)
呻吟(shēn)
B.水浒传(hǔ)
比喻(yù)
馈赠(kuì)
C.地煞(shà)
酵母(xiào)
借鉴(jiàn)
D.书籍(jí)
偿还(chánɡ)
栩栩如生(xǔ)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suǒ
wèi
bèi
sònɡ
shù
shuō
pǔ
sù
(
)
(
)
(
)
(
)
qǐ
ɡǎn
zhǎn
duàn
wú
xiàn
kǎi
xuán
(
)
(
)
(
)
(
)
shuāi
lǎo
jiù
jiu
suǒ
suì
(
)
(
)
(
)
2.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她jīn
jīn
yǒu
wèi(
)地品读着bào
kān(
)中的mǒu
piān(
)文章。
(2)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bù
chǐ
xià
wèn(
)和huì
rén
bú
juàn(
)的道理。
四、写同音字。
【chǐ】
牙(
)
羞(
)
(
)辱
直(
)
【sònɡ】
(
)别
赞(
)
朗(
)
(
)代
【suǒ】
烦(
)
绳(
)
开(
)
(
)碎
五、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画上的鸟儿栩栩如生,似乎要展翅飞翔。
B.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不耻下问。
C.这本故事书里的故事情节老套、语言呆板,读起来津津有味。
D.夜幕降临,天安门广场上华灯高照,流光溢彩。
六、照样子,写词语。
1.栩栩如生(AAB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朦朦胧胧(AABB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七、句子乐园。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仿写关于书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解释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将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九、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第五个“知”同“智”,意为智慧。
(
)
2.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耳到。”
(
)
3.读书好: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获益良多;多读书:读书的范围要广,数量要多,读万卷书;读好书:要多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对书的优劣要进行挑选、比较。
(
)
4.《我的“长生果”》一文中,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时的四件事:先写看“香烟人”小画片,再写看连环画,接着写看小镇文化站的文艺书籍和学校图书馆的小说。
(
)
十、根据本单元内容完成练习。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
2.吾尝____________,终夜不寝,________,________,不如学也。
3.《忆读书》这篇课文按_____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冰心奶奶是怎样读书的,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我的“长生果”》一文,作者回忆了____________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独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____________的和对阅读的________。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两首诗描绘其“_______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比喻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朗读“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可以先跳过去,读着读着,以前不懂的地方也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最后是总,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不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对所捧之书,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浩如烟海
因人而异
2.跳读法
“总—分—总”
乐趣
3.同时读五六(几)本书
二、C
五、C
七、1.书籍是知识的海洋。
2.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3.只要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春游。
八、1
4
2
5
3
九、1.√
2.×
3.√
4.√
十、1.不耻下问
2.终日不食
以思
无益
3.时间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4.少年时代
深厚情感
热爱
5.(2)宋
朱熹
观书
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
要不断接受新事物
巨舰无人推动却能在水中自由地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