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6 09:00: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uān
huá(

chù()立
闸(
)口
cāng(
)劲
fěi(
)翠
shuò(
)大
目眩(
)神迷
五彩bān
l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
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
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
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
②④①⑤③
B.
⑤④①③②
C.
④②⑤①③
D.
③④②①⑤
4.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第①句修改意见:
______
第④句修改意见:
______
5.在《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中,赶路、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集聚、唱歌等,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丽江民俗画:劳动民俗画、市井民俗画、宾主交流民俗画……请参照示例,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幅民俗画进行描述。
【示例】
在街道上,银匠敲打着银器,玉器店的老板挂出翡翠,字画店的老板售卖字画,老者们演奏古代的音乐,银器、翡翠、东巴象形文、纳西古乐,构成了一幅热闹和谐的市井民俗画。
【我的描述】
6.丽江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请你根据下面表格里的提示,完成表格。
丽江古城的特色建筑
建筑
地域特色(摘录原词原句)
相关解说(课外搜索)
四方街

四方街,据说是明代建成的,街道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水车
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小桥

在古城区的玉河水系上,有354座桥梁,有的建于明清时代,数量大、形式多,历史悠久
7.《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阿来将自己幻化成自然界的性灵——一滴水,以“一滴水”的形式走过丽江。请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作者为何选取如此独特的视角?
材料一: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顺山就势,古朴自然。将整个古城滋润得异常清净而又充满生机。这里的街道大都用青石铺就,一尘不染,户户清流环绕,家家推窗即景。加之流淌不息的小河日夜不止,一派“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的景象。
——《中国最美的100个古城》
材料二:阿来是藏族作家,藏族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灵魂的,包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幼年时的阿来就对自然有着丰富的感受,他说那时候跟每一株树每一棵草说过话。
——《论藏文语境中阿来的小说创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蜜。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1.联系上文思考:“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可“我”为什么停不下来?
2.“我”在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里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
3.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5.“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句话传达了“我”对丽江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烛白色,它高贵朴素,充满激情而又深沉内敛。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
②我在乌镇,住在西栅。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③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看来电的筋骨,实在强啊。A: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的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桨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④我也乘渡船出去,但尚未奔赴机场。天色已昏,在一处临河的餐馆吃晚饭。饭后,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⑤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B: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
⑥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刚停下脚步,就见柳树丛中闪出一只猫来,雪白雪白的,它好像赶赴什么约会,飞也似的越过石桥,去另一岸了。猫离去了,一个清扫员出现了。她一手拎着撮子,一手提着扫帚,打扫石巷。我看了看撮子,里面最多的是落叶。乌镇再怎么的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
⑦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
⑧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地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
⑨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1.作者两次夜游西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两次夜游的所见所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文中A、B两处画线句,你发现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了吗?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①段中写道:“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
烛白色的了。”“烛白色,它
高贵朴素,
充满激情而又
深沉内敛。”请你结合作者对西栅的描写解读“烛白色”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答案】喧哗

zhá



xuàn
斑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拼读与汉字书写能力。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本题注意“目眩神迷”中“眩”的读音是
xuàn;要注意“喧哗、翡翠、斑斓”的书写。故答案为:喧哗、矗、
zhá、苍、翡、硕、xuàn、斑斓。
2.
【答案】A
【解析】A.准确,注意“喧哗”的书写。
B.有误,“应照”的准确书写“映照”。
C.有误,“跳望”的准确书写“眺望”。
D.有误,“明扬世界”的准确书写“名扬世界”。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分析,是较好的方法,如“眺望”的意思“从高处远望”。
3
【答案】C
【解析】此语段讲了西双版纳的春天,④领起了话题,是第一句;紧承“春天”这一语意引出此行的目的地,②是第二句;⑤地点进一步具体化,第三句;①句意对上一句进行了更细致的描述,是第四句;③活动地点发生了转移,是最后一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②⑤①③
故选:C。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
【答案】①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④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解析】(1)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
(2)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
【答案】示例:马帮在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地上放牧,浇花人在院子里给兰花浇水。这里的人们勤劳肯吃苦,这是一幅热闹又平和的劳作民俗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文字生动地表现出来。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幅民俗画,用简洁、优美的、带有具有抒情性的语言进行描述。示例:马帮在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地上放牧,浇花人在院子里给兰花浇水。这里的人们勤劳肯吃苦,这是一幅热闹又平和的劳作民俗图。
6.【答案】①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②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古城的地标,地域特色突出?
③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自己的课外积累,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示例:①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②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古城的地标,地域特色突出?
③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7.
【答案】从材料一可知,丽江是个水城,发达的水系滋润了全城,因此以水的形式经过丽江应该是最合理、最合适的方式吧。从材料二可知,阿来作为藏族作家,在作品中呈现一种平等的生命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灵魂的。因此作者不以人的高度超然物外地俯瞰古城的风光,而是将自己化作自然界的性灵“水”,以平等的视角勾画眼中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探索作者选材视角的能力。解答此题,在读懂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各则材料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从材料一可知,丽江是个水城,发达的水系滋润了全城,因此以水的形式经过丽江应该是最合理、最合适的方式吧。从材料二可知,阿来作为藏族作家,在作品中呈现一种平等的生命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灵魂的。因此作者不以人的高度超然物外地俯瞰古城的风光,而是将自己化作自然界的性灵“水”,以平等的视角勾画眼中生命。
第二部分:阅读能力提升
一、
1.
【答案】因为“我”现在在玉河里随着水流向前,所以不能独立停下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因为“我”现在在玉河里随着水流向前,所以不能独立停下来。
2.【答案】温馨、闲适、和谐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我”在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里感受到了温馨、闲适、和谐的氛围。
3.
【答案】(1)两个“跳”字表现了“我”的动作轻快敏捷,也表现了“我”的调皮,使语言生动形象。(2)这两个词形成对比,突出了远方而来的人在此游览时的兴奋与欣狂。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本题结合两个“跳”字和对比的手法来赏析词语即可。
4.【答案】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喻为银匠,将月亮喻为银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云彩的动态美和月亮的皎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修辞方法赏析句子的能力,还要注意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首先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本题用到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5.【答案】对丽江的向往、追求、热爱与留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句话传达了“我”对丽江的向往、追求、热爱与留恋。
二、【答案】1.作者两次夜游西栅。第一次到乌镇住在西栅,坐渡轮遇船娘,感觉温婉妥帖。第二游西栅,是离开前,走进了一条深巷听到了复古的梆声,起先是惧怕后来释然了。
2.这两个句子都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光,显出语言的灵动。写水上灯影,用金发婴孩来形容它的鲜润明媚;写古朴风灯,用恋人的眼来形容它的温柔和迷蒙。表达出作者对西栅的怜爱之情。
3.【示例】“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雨后的西栅被雾气所笼罩,像晾晒着白色的丝绸,画面充满仙气。西栅是朴素的江南女子,亦充满了宁静内敛的高贵之气。
4.西栅的梆声让西栅的黑夜在作者的心中亮白了。作者原先惧怕“一个人走夜路”,其实惧怕的是走生活中要独自行走的黑黑的小路。西栅这复古的梆声让作者心清神明,明白生命中所有的璀璨和喧嚣都是流水和云烟,包括自己和周遭之人,亦是无须在意、无须计较的世间过客。所以,黑夜不再黑,作者眼前呈现的是一条明亮的生活道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精炼语言,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准确书写。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等句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应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怎么样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这两个句子都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光,显出语言的灵动。写水上灯影,用金发婴孩来形容它的鲜润明媚;写古朴风灯,用恋人的眼来形容它的温柔和迷蒙。表达出作者对西栅的怜爱之情。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内涵。结合文章分析,为什么成了“烛白色”其“高贵朴素”“充满激情”“深沉内敛”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雨后的西栅被雾气所笼罩,像晾晒着白色的丝绸,画面充满仙气。西栅是朴素的江南女子,亦充满了宁静内敛的高贵之气。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内涵。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结尾“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