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23课《齿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可以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知道科学不断发展的,关心新技术等社会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让学生动手做齿轮
?
教学难点:齿轮的作用?
三、材料准备:齿轮模型、塑料板、牙签、萝卜、小刀
四、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有谁认识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这样齿轮(出示齿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齿轮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明确齿轮的特点。)
齿轮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斜面一样都属于简单机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着简单机械齿轮当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板书课题)
通过刚才的交流,看来大家对齿轮并不陌生。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些地方用到了齿轮??
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见过齿轮,对齿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尽管不全面,也不够准确,但这样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对齿轮这一事物的思考,为下一步活动做准备。)
二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1.
激发做齿轮的兴趣。
展示拆解的玩具四驱车的模型,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
(教学策略1.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教学策略,环节2假设、猜想)
通过刚才大家对齿轮特点的了解,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齿轮呢?再利用它来研究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
在动手实验以前出示温馨提示:1.注意用小刀的时候注意安全,2.注意时间5分钟做5个齿轮。)?
分析:(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做齿轮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发现齿轮的特点,为齿轮作用的探究过程提供最直按的经验。)?
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教师表扬,有的小组在短短的5分钟就做出了5个齿轮,有的小组虽然说做了三个,但是做的很精致。?做齿轮不容易吧!请大家谈谈做齿轮的感受。?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10分钟)?
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现在齿轮做好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块塑料板,几根牙签,把你们的小齿轮组装起来,转一转,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谈自己的发现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齿不够均匀,材料不够坚硬与结实容易切断等)教师补充: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
教师补充:看来我们做的齿轮问题还真不少呢?总结:是啊!在一个正常运行的机械中,齿轮首先应当是圆的,齿要大小均匀,两个齿轮还要能很好的咬合,有时还要考虑到厚度要合适,更重要的是轮轴要在齿轮的中心点上。?这也是标准齿轮的要求。导入资料(齿轮的历史):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根本就没有自行制造齿轮的能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才能批量生产齿轮,直到70年代,我们才较好地掌握了齿轮的生产技术,所以同学们已经很不简单了,很了不起了。?
分析:(学生制作的小齿轮普遍存在不够圆、齿不均匀,齿轮组合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齿轮不能互相咬合,个别同学还会存在固定齿轮时轴没有插在圆心上的问题,同时呈现用于做齿轮的材料也不够坚硬与结实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是通过此交流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意识到制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会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同时体会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探究齿轮的作用
?1.设计研究方案。?
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些比较标准的齿轮。?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问题。
在动手实验以前补充注意事项:1.注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探究齿轮的作用。
教学策略第4.实施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
“齿轮作用的研究”实验记录单?学生做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
(大约时间10到12分钟,实施探究是科学课的重点环节,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问题。)?
3.汇报研究发现。
教学策略5.展示交流?
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兄弟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
1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根据小组的发现,结合其他小组的发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学生可能回答:在转动一个齿轮的时候,其他齿轮也会跟着转动,教师补充:着说明齿轮有传递力的作用。有的小组回答,再转动一个齿轮的时候,发现第二个齿轮转动的方向,不一样,教师补充着说明:齿轮能改变转动的方向,再让小组起来说发现,如果没有说的,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观察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学生回答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半圈。教师补充着说明:齿轮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可以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适时板书: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
分析:(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汇报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记录、积累别的小组的发言,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教师强调:齿轮的作用,找个别学生起来回答。)?
介绍齿轮与链条之间的组合,以及优缺点。
(3分钟)?
找学生起来回答着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学生回答: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齿轮的作用,或齿轮的历史等。)
四?拓展活动:创新设想
(教学策略6.拓展创新)
?1.学以致用,科学猜想。?
让学生大胆猜想制作一个闹钟需要几个齿轮。
分析:(学生的所有想法都不要否认,可让学生大胆猜想。)
根据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齿轮的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想一想,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这一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解决,好不好??下节课我们开展一个小型
“科技博览会”,看看那个组的表现最棒。
分析:(这一问题,学生的意见可能各不相同。加深学生对齿轮的作用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板书设计:
齿轮
齿轮的作用:
传递力
改变转动方向
改变转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