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15. 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15. 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6 06: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作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获取能量及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铁丝每人一截、每人一把塑料尺、每个桌洞放一张小纸片、温度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初步认识能量。
教师:板书“能量”两字,大家认识这两个字吗?请大家齐读一遍,关于“能量”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小结,明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能量?
学生回答,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就想到了那些有“力量”的东西,它们能使物体动起来。那么自然界中什么有力量,能使物体动起来呢?风、流水等都能使物体动起来,它们都具有能量,简称“能”。
师追问:(做伸屈胳膊的动作、推讲桌上的书)这叫什么能?提示:书动了、胳膊动了,这叫动能,也叫机械能。其实风和流水具有的能量也叫机械能。
2.
教师:(拿出蜡烛)蜡烛有能量吗?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点燃。(点燃后能发光发热,具有能量,这个能量是化学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教师总结,了解学生目前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前概念。通过班上交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能量,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能量。)
二、深入了解能量的概念
1.师:刚才,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能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能量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能量能使物体移动、或发生变化。
2.教师:现在我们就依据这样的标准来看看下面这些事物是否具有能量?大家看:热、光和声音是能量吗?能不能用生活中的现象或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依次解决这三个问题。
热是能量吗?先提问,然后教师引导:①怎样让瘪了的乒乓球回复原来的样子?②手握气温计。
光是能量吗?先提问,然后教师引导:如:激光钻孔、切割材料。播放视频。
声音是能量吗?先提问,然后教师引导:①放鞭炮的时候你为什么会堵住耳朵?②播放吹碎玻璃杯的视频。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热、光、声音都具有能量。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变化、发热(冷却)、发光、发声、生长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我们分别称他们为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
5.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能量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无处不在。(播放视频:火山喷发、地震、海啸、雷电、核爆炸、地热)。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能量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今天我们来学习:无处不在的能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班上交流学生知道热、光、声音都具有能量,分别称他们为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能量的世界里,能量无处不在。)
三、探究能量是互相转化的
既然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就非常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怎样利用能量为人类造福。
1.
师:生活中能量确实无处不在,现在大家从桌洞中拿出一截铁丝,把铁丝放到手掌上感受一下铁丝的温度,大家觉得铁丝是凉还是热?(凉),然后,大家反复折铁丝,这个动作是什么能?(机械能),这时,把铁丝放在手掌上再感受一下铁丝的温度,有什么感觉?(热),铁丝发热了,这是什么能?(热能)。
针对这一现象,谁能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师引导:上面的实验中,出现了几种能量?他们之间是孤立的吗?
生回答,师总结: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上面这个活动就是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师:大家谁能举一下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例子。(钻燧取火、冬天跺脚、搓手生热等)
教师反问:老师觉得,冬天,用口中的热气暖手也是能量的转化。(激发学生质疑)
2.师:上面,我们研究了机械能能够转化成热能,大家猜想一下,其他能量之间能不能转化呢?
学生活动:每人拿出一块小纸片,动手把它撕成更小的纸屑,放在桌子上,刚才大家在撕纸的过程中,手在干什么?运动。这是什么能?动能,也叫机械能。每人拿出塑料尺子,把尺子的一头放在纸屑上,有什么发现?再把尺子在自己头发上摩擦,尺子在运动,这是什么能?机械能,这时把尺子的一头放在纸屑上,有什么发现?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他们两者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
师拍手,说:大家请安静。大家注意到老师刚才的动作了吗?有没有能量的转化现象?(拍手,机械能转化为声能;老师说静下来,是机械能转化为声能)
4.师:刚才,前面的这些活动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有些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师:现在老师也提问一个问题:谁能总结一下,能量转化的本质是什么?
生先交流,教师总结:能量的转化指能量形式的变化,即在该过程中看是否有新形式的能量,若有就是能量的转化,若没有就是能量的转移。
5.你能举出生活中能量互相转化的例子吗?
学生交流。(生活中水力发电、电灯亮了等,出示图片。)
6.教师总结:自然界就是由能量组合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能量之间是发生着转化,从而使地球自然界生机勃勃,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发展。大家看这个图。以图中的发电机为例说说什么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什么能?抽一名学生来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折铁丝、摩擦产生静电等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能量的转化。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指能量形式的变化,即在该过程中看是否有新形式的能量,若有就是能量的转化,若没有就是能量的转移。在交流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自然界中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发生转化,从而使地球生机勃勃,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发展。)
四、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生可能:1.什么是能量?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2.能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2.评价
师:通过前面的交流,觉得大家都有所收获,那么,大家敢不敢跟老师PK一下,看看谁说的对?老师觉得下面这几种现象都发生了能量的转化。大家同意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A.小朋友从滑梯顶上滑下来,屁股发热
B.用热水袋焐手
C.从音响中听音乐
D.用电壶烧水
3.师: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但是,除了学到了这些科学知识外,你还有什么收获?(提示:或者说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能提问题了;学会怎样解决问题了;敢于质疑了;学会倾听了,学会合作了等。
4.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习了关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一些知识,也慢慢在学习怎样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宝贵的,关于能量的问题,除了老师今天讲的,你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不能解决大家的所有问题,希望大家课后始终保持科学探究的兴趣,慢慢去探究这些问题,现在我想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请大家课后通过同学讨论、上网查阅、查找资料、询问父母等方式研究一下,能量和能源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老师交流PK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同学们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将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能量
移动、变化(生长)、发光、发热(冷却)、
发声等
能量转化≠能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