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
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
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D.煤干馏得到焦炭
2.我国很多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火源引起的.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应在林区入口处张贴以下标志中的(
)
A.
B.
C.
D.
3.采取正确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乙醇
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6.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
C.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7.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进入久未开店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8.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
和
空气
B.H2和O2
C.CO2和空气
D.煤粉和空气
9.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化学中常见的“三”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防氧化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C
性质与用途
D
灭火实例与原理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CO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He密度较小——充灌飞艇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10.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二、多选题(每小题有1或2个答案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红色火焰产生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由集气瓶倒进烧杯中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热量
12.吉林市“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是由于丢弃的一个烟头引起的,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3.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1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5.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第II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三、填空题(共3题共16分)
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是
______;②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③稀有气体氦气_______;④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⑤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
(2)请从“A.氢气
B..硫
C.一氧化碳
D.甲烷”中选择
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并产生无色刺激性气体的是__________;
②最理想的环保型燃料______________;③点燃前需检验纯度是___________。
17.(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更旺.
18.(5分)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__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此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能。
三、简答题(共3题共22分)
19.(4分)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10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石油,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当报警器接触到泄露气体时,会发出响声。某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试判断: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如图中的_____(填A或B)所示,简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4)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中都含有碳、氢元素
③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一定条件可以使CO2和M发生反应:CO2
+
2M
═
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举措不能达到“低碳”目的是____
(填字母).
A.提倡使用节能灯;
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C.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
D.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21.(8分)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市正在使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举两例):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乙醇又可称为“______色能源”;
(4)为减少汽车的城市污染,请你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8分)
22.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SO2、CO、NO2、CO2等气体和粉尘,其中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能形成酸雨的主要是____。
(3)观察下图所示的实验。如图,当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的方法有
____(填字母序号)。
①打开窗户跳出
②成站立姿势跑出
③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④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A.只有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②和③
(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
(5)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
+3O26H2O
+
____。
实验题(14分)
2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用序号填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为
;可用________跟________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
___________反应;点燃氢气前,应首先检验氢气的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10分)
2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2
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
/
答案
1.C
2.A
3.A
4.A
5.D
6.D
7.C
8.C
9.B
10.D
11.CD
12.B
13.D
14.BC
15.D
16.H2O
He
3CO32-
C2H5OH
B
A
ACD
17.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移走了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18.汽油
甲烷
CH4+2O2CO2+2H2O
热
19.湿抹布盖灭
温度低于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20.天然气
不可再生
A
天然气密度比空气小
C
CO2+3H2CH4O+H2O
A
C
NH3
D
21.SO2、NO2、CO等
C2H5OH+3O2
2CO2+3H2O
减少污染
节省矿物燃料
促进农业发展
绿
使用车用乙醇、天然气;使用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等(合理即给分)
22.天然气
CO2
SO2(或NO2)
C
C+H2O
CO
+
H2
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2N2
23.B
D
CaCO3+2HCl==CaCl2+H2O+
CO2
B
C或E锌稀硫酸Zn+H2SO4==
ZnSO4+
H2↑2H2+O22H2O化合纯度
24.8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