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三、推行奴化教育
1.学校教育
2.社会教育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一:
中日开战前,日军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共约38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力160多万人。
材料二:
1938年,日军伤亡已达44.7万人。
材料三:
1938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消耗的军用物资有92%是从美国进口的。
材料四:
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15师的一部2000余人,在聂荣臻率领下,建立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日军组织二万多人进行扫荡,八路军迎头反击,歼敌2000多人。以后随着游击战争的进行,晋察冀边区进一步扩大,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之各一部,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县治108个。由于地处华北敌人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八年抗战中,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3.2万次,毙伤日伪军35万人。
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
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大大牵制了日军
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
中国
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人民抗日力量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没有达到进行战略反攻的程度
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
经济掠夺
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总方针
万人坑
炼人炉
奴化教育
奴化教育
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语言
民族心理
学校教育
残酷统治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沦陷区人民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