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整数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新设计
一、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回忆积的变化规律。
二、揭示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三、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四、小组内对子学习,小组交流说答案、算理、说困惑、拓展等。
五、全班随机PK展示。倾听组纠错、质疑或补充答案。教师点评巩固新知。
六、达标检测。
3学情分析
?????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目前小数乘整数比较陌生,但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已经具备,能联想到用整数乘法来解决问题,但是一定会出现计算上的小错误、小问题。??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能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5教学过程
5.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小数乘整数
直接揭示课题,复习引入。教师对各组准备情况打分评价。
温故知新
1、根据34×4=136直接写出下面各式得数。
340×4=?????????????3400×4=?????????????34×400=
你知道?34×4表示的意义吗?
请学生独立完成温故知新。请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依据积的变化规律)
学海探秘:
学生结合课本和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记录出现的问题,不打断学生思路。)
任务一、自读理解
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3页例1、例2。要求阅读满一遍。
2、划一划:我能用红笔划出重要的知识点,并圈出关键词句。
3、想一想:我能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如果不能完全理解,请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
预设:
思路:买3个风筝多少钱,就是求3个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3.5×3.
如何计算3.5×3呢?
方法一:改写成加法进行计算。
结果:3.5+3.5+3.5=10.5(元)
方法二:运用分组组合法计算。
计算过程:将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两部分。3元×3=9元,5角×3=15角=1.5元,
9元+1.5元=10.5元。即3.5×3=10.5元
方法三:运用假设法进行计算。
把每个风筝先按4元计算,这样每个风筝就多5角,再减去多算的钱数,所得的差就是所求的数。?计算过程:4元×3=12元,5角×3=15角=1.5元,12元-1.5元=10.5元
即:3.5×3=10.5元
方法四:先把元转换成角,将小数乘整数转换成整数乘法,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过程:把3.5元看作35角
结果:3.5×3=10.5元
归纳总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为以角为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探究0.72×5的计算方法
可以利用因数的变化因起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进行计算。
方法分析: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转化为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因数5不变,积也应多大到它的100倍。要使原来的积不变,应该把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的积再缩小到它的1/100。
观察发现:积的小数点的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小数末尾的“0”可以舍去。
任务二、小试牛刀:
??1、我会笔算????0.46×30=??????(学生列竖式可能有用简便方法的但也会出现末位对齐。)
??2、我能完整地说说笔算的过程。
“说笔算的过程”就是讲清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及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3、我来验算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列竖式验算正确就可以。
?4、我总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注意什么?
从列竖式、计算、点小数点三方面强调。
全班随机展示。(分任务抽签展示,时间20分,学生及时纠错、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达标测评
评出冠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