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DA项中“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B“从而能产生更大
的经济效益”项于文无据;C项说法绝对化,遗漏信息,“只要运用教字技术来传播
传统文化,就能创造
错误
2.DD项,曲解文意,“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依据“尽管二者都对西方
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
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
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可知,材料二并未指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
3.AA项,曲解文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
形式”错误。原文写“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只
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
变化
4.①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草《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
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
者”与崇洋者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后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
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
5.①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
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
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
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
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
6.A(曲解文意。主要原因是拗不过“我”父亲的
7.B(“我”与父亲的矛盾,除了“私”与“公”的冲突外,还有父亲“恋旧”与“我”“孝敬
父亲之间的冲突
8.①大公无私,高风亮节。②助人为乐,关爱灾民。③自尊自强,严于律己。④重情
恋旧,恪守祖训
9.①指曾受过“我”无数恩惠的三表叔拒绝“我”阻止“我”父亲修整破损的老房子的请
求,侧面衬托“父亲”的形象;②指“父亲”拒绝当重灾户,谢绝志愿者们送来的所有
救灾物资,正面表现“父亲”的性格;③以点带面,突出主题,形象地表现优秀党员干
部的精神风貌,热情歌颂他们的高风亮节
10.C(“为国之要”偏正短语,译为“治国的关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法急则
人残”与“法宽则失罪”结构对称,排除D。经过分析,断句为:然为国之要,在于刑
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11.C(“一位皇帝在位时只用一个年号”错误,一位皇帝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
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滔,涵养中国精神,滋涧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
妤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
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
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
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
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教字故宫
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
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
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斷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
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
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
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妤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
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
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囯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
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
合作与竟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
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
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
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宇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
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
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
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換,首要的标志是:相对
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