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38分)
1.某市为迎接国庆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市民也要注意在公共场合不要高声喧哗,这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要太大。
2.图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由图可知它们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相同。(均填“音调”或“响度”)
INCLUDEPICTURE"j-1.tif"
3.小华奶奶最近的听觉下降了很多,小华与她交谈时,必须提高嗓门,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___。
4.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5.某种昆虫在飞行时,1
min内翅膀振动24
00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Hz,这种声音________(填“在”或“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6.节日期间的烟花、爆竹响声不绝于耳,带来了喜庆的同时也颇为扰民,甚至有些爆竹声会使我们感到“震耳欲聋”。今年春节,焦作政府出台了城镇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让市民过一个安宁祥和的春节。这里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很大;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7.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把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声音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现代汽车一般安装有倒车雷达,当汽车倒车距离障碍物较近时,它就会发出声音及时提醒司机,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0.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客船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出不同的声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2.小华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小珍在另一端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些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13.有一种保存珍贵物品的“银行”,人们把珍贵物品保存后,把自己的“手印”“眼印”“声印”记在一种机器里。然后用这些唯有自己拥有的特性才能取出储存的物品,防止被盗。这里说的“声印”主要是人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音色、响度
1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5.
“轻声关门”是一种文明行为,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6.下图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B.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INCLUDEPICTURE"j-2.tif"
INCLUDEPICTURE"第二章卷17题.TIF"
(第16题)
(第17题)
17.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C.声波能传递信息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18.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
m长的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铁中的声速为5
200
m/s,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19.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如图所示。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时,所产生的声音非常微弱。下列关于消音靴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音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消音靴能够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主要是防止音调过大而暴露目标
20.下列有关声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水壶中灌水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水是否快灌满
B.公园里,游客能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焊接金属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1.如图,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INCLUDEPICTURE"第二章卷22题.TIF"
(1)步骤: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注意听________的高低。
(2)结论: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方法:保持两次振幅相同用了__________法。
(4)问题讨论:上面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
cm、1
cm、1.5
cm,可探究声音的________与振幅的关系。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中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
(3)若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_。
四、简答与计算题(24题5分,25题4分,共9分)
24.小明和小刚欲测一段铁路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200
m/s,于是两人各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小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
s,这段铁路有多长?(结果保留1位小数)
25.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的实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应如何改进呢?
INCLUDEPICTURE"D8+.tif"
答案
一、1.dB;响度
响度;音调
3.
响度
4.音调;空气
5.400;在
6.响度;禁止声音产生
7.音色;不能
8.响度
9.能量;信息 10.空气;响度;音色
二、11.A 12.B 13.C
B
15.A
16.B
17.B
18.A
19.C
20.B
21.B
三、22.(1)快慢;音调 (3)控制变量 (4)响度
23.(1)A;B
(2)二
(3)C;D;0.76
四、24.解:设铁路的长度是s,由v=变形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 ①,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是
t2== ②,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的时间比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需要的时间长2
s,所以t1-t2=2
s ③,
把①②代入③,解得s≈727.6
m。
25.解: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题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通过液体传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容器壁传来的,因此得出水能够传声的结论有些牵强,小林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改进方法是使用能浸没在水中且不沉底的发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