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
《水变热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水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热的传递》单元中的一课,认识热的传递方式中的热传导、热对流。通过对基本学情和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我们认为用1课时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会使他们忙于动手实验,每个内容都浅尝辄止,探究不能充分进行,思维不能有效展开,科学概念不能有效建构。因此,我们把本课分成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热传导,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第二课时主要研究热对流。
在日常生活中,四年级学生对热的传递现象有着比较丰富的感知,对热是如何在物体中传递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大致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热是如何在物体中传递的,但他们的理解或解释往往是凌乱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需要引导他们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和分析,逐步转变他们对热的传递的认识,进而建构“热传导”概念。
研究热传导现象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常见是实验方法有:用蜡把火柴直立地粘在铁片上,加热铁片的一端,观察火柴倒下的顺序;用凡士林把火柴等距离粘在铁条上,加热铁条的一端,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或将蜡油等距离地滴在金属汤匙柄的前端、中间和末端,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融化的情形。
但从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在具体操作时暴露出诸多弊端:学生用凡士林粘火柴或滴蜡油时往往控制不好,实验过程复杂且耗时长,容易使学生产生热是呈阶段性、跳跃式向外传递的错觉,不能直观观察到热的连续传递过程,不利于学生有效建构热传导概念。
本课教学,我们设计热传导实验时,选用了温变油墨。温变油墨又称热变色油墨、热敏油墨,它可以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颜色,从而使被着色物体具有动态变化的色彩效果。利用温变油墨的特性,我们可以创新设计出多种实验,将看不见的热传导过程变得可视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热传导的过程,从而更加有效地建构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的本课的教学思路为: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对热传递现象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为教学的生长点,以热传导概念的转变、建构、发展为线索,改进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设计一组有结构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引领他们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地建构热传导概念,促进学生获得多元发展。
2、教学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2.
经历层层递进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建构热传导概念。
3.
知道热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性能不一样。
4.
意识到在科学探究中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难点
知道热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性能不一样。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探究材料:涂有温变油墨的铁条、圆形铁片、铝棒、铁棒、木棒、塑料棒,酒精灯、铁架台、热水、水槽、实验记录单。
2.教师演示用材料:铁条、圆形铁片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1.出示情境图(烧开水)
谈话: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烧开水的情景,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是怎样变热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2.学生说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热是先在壶底传递,如何再传到水里,使水变热。
3.谈话:火在壶底加热,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呢?今天我们就先研究热是怎样在壶底中传递的?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探究铁条的热传导
(1)谈话:为了方便,我们先从一根铁条来研究。(出示铁条)如果在铁条上的某一个部位加热,大家猜测一下热会怎样传递?
PPT出示在铁条一端加热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讨。学生回答,教师用箭头画出方向。
PPT出示铁条中间加热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讨。学生回答,教师用箭头画出方向。
(2)谈话:热在铁条上的传递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想的那样呢?还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但是,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看到热的传递呢?
(3)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辨析。
(4)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宝贝,它叫温变油墨,它可以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颜色。(出示一根涂有温变油墨的铁条)这根铁条上已经涂上温变油墨了,如果加热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颜色变化,帮助我们判断热沿什么方向传递的。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每个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在铁条的哪个部位加热?(确定后好汇报)
(5)出示实验要求,引导学生清楚实验要求,强调安全。
(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实验汇报小结:实验的现象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吗?不管在铁条的哪个部位加热,热的传递都有什么特点?(板书:
高
低
)
2.
探究圆形铁片的热传导
(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热在铁条上的传递,那么如果在圆形铁片中又是如何传递呢?这里有一个圆形铁片,我沿着八个方向涂上了温变油墨,如果在圆形铁片的中心部位加热,猜想一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如果我再增加涂油墨的线条呢?比如16、32、64条,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当增加无数条涂油墨的线条时,就形成了什么图形?(出示整个涂满温变油墨的圆片)这个时候在中心部位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油墨的颜色和形状会怎样变化呢?把你们的猜想画在活动记录单上。
(2)学生分小组讨论,画出油墨的形状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画法,汇报小组的想法。
(4)出示实验要求,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5)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并小结:热会从中心加热部位向四周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7)提问:热在铁这种材料中可以传递,在其他材料中可以传递吗?比如:铝、塑料、木头。
(8)学生回答,认识到这些材料都是可以传热的。
(9)小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它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三)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1.出示材料:铁、铝、木头、塑料。
谈话:热在这几种材料中的传递速度一样吗?你们认为谁传热快?谁传热慢?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按照传热速度从快到慢给它们排序,填写在记录单二中。
2.学生小组交流,填写记录单。
3.学生汇报交流。并简要说明小组的想法。如果各小组预测差别较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辨析。
4.PPT出示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传热比赛”,思考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准确比较出这些材料传热的快慢呢?将讨论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5.学生讨论交流,记录。
6.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验结果与预测进行比较、分析。
9.小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0.拓展延伸:PPT出示锅、勺子、热水壶等生活用品,观察它们所用材料的特点,说明理由。
(4)探究在继续
壶底会把热传递给上面的水,热在水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观察,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5、
板书设计
水是怎样变热的
高
低
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