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知道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能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能够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相关信息,形成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三)科学态度:
1、能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能持之以恒的进行科学观察。
2、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认识到土壤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2、采取正确措施,保护土壤。
2、学习者分析
土壤是生活中他们常见的物质,但由于没有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所以只有一些零乱的、粗略的感知。家长经常对孩子“泥土脏”、“泥土里有细菌、病毒”的教育,也许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激起他们对泥土的心理排斥和反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要让同学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对土壤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土壤亲切的情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物、植物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二)教学难点: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解决措施:
1、有目的地观察
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土壤进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土壤中有肉眼看得见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通过图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体会土壤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自主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深次加工。
3、情感陶冶式教学策略
通过图片展示土壤被污染的严重性,来激起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并用小学生的方式来呼吁更多的人保护土壤。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新课
借助媒体,欣赏《我们的土壤妈妈》这首诗的节选,激发对探究土壤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
师提问:你知道诗中的“她”是谁吗?师总结:土壤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首诗一起来探究《土壤中有什么》
聆听这首诗,分析诗中描述的物质的特点,思考诗中描述的是哪种物质并交流。
利用教学通制作课件展示诗的文字以及通过课件中的热点功能播放诗的朗诵。
通过播放语文老师有感情的诗朗诵,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同时激起学生对探究土壤的兴趣。为后面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展开新课
借助媒体观看采集土壤小分队采集土壤标本的过程,体会土壤源于生活,并了解探究土壤成分时需要的实验材料。
探究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实验材料的准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采集土壤小分队他们在采集土壤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介绍实验材料。
认真观看采集土壤的视频,寻找采集土壤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思考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材料。
微视频展示学生采集土壤过程。
通过视频将学生带到课外,观察土壤的组成成分。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土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插入PPT图片展示实验所需实验材料。
通过图片展示实验材料,简洁明了,看到实验材料的图片,学生也能很快的判别出来实验材料的用途。
1、探究实验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二)探究实验一
通过观察实验初步探知土壤中有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经过长时间的腐化会变成黑色的腐殖质)、水分以及大小不同的土壤微粒。小组合作完成,体会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用不同的方式观察新鲜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组交流实验记录单。师总结观察活动发现土壤中的成分。认识土壤微粒的分类。
小组合作观察,填写实验记录单并汇报交流。通过自主学习书本知识,认识土壤微粒的分类,并能准确的将图片和土壤微粒的类别连接起来。
利用教学通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再用淡入的形式出示实验注意事项。使学生加深对注意事项的印象。在讲解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学通课件制作工具加热点图片来帮助讲解实验记录单。加热点音乐来提示学生实验结束时间。通过QQ上传学生记录单,在电子屏上进行展示。可以增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利用教学通电子课本的聚焦,展示土壤微粒的分类。聚焦可以使学生迅速找到课本知识点,在课堂进行中再次提高精神集中度。利用教学通软件中的画笔和橡皮擦功能找出土壤微粒的四种分类。利用教学通课件制作工具的连线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与白班互动,增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三)探究实验二
通过实验和观看微课等手段继续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空气和盐分。
了解沉积实验。
综合土壤的组成成分,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合作。
将干土块放在水中,未搅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得知土壤中有空气。搅拌后发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发现出现分层现象。通过微课展示土壤中肉眼看不到的物质-盐分。综合各种信息,总结土壤的组成成分。
小组合作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交流汇报。观察沉积实验后的图片,联系土壤微粒的分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分层。观看微课,发现土壤中肉眼无法看到的物质-盐分。利用综合分析能力,总结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1、利用教学通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再用淡入的形式出示实验注意事项。使学生加深对注意事项的印象。2、在讲解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学通课件制作工具加热点图片来帮助讲解实验记录单。加热点音乐来提示学生实验结束时间。3、通过QQ上传学生记录单和实验中一小段视频,在电子屏上进行展示。可以增强小组之间的交流。4、利用教学通插入沉积实验后的图片展示分层现象,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5、应用教学通软件中画笔和橡皮擦清楚地标记分层,使学生清楚明了。6、插入微课,使学生清楚地观察课堂上不能实现的实验,体会做实验的过程,不仅没有降低课堂效果,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利用教学通课件制作工具的翻翻卡功能,让学生与白板互动,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土壤与生命
通过图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土壤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体会人与土壤之间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从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土壤的影响两个方面来理解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把讨论拓展到土壤和人的关系。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观察课本图片,小组自主讨论学习,交流土壤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合作整理出土壤与生物、土壤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利用教学通电子课本的聚焦,更加清楚地展示了土壤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聚焦可以使学生迅速找到课本上有关土壤的信息,在课堂进行中再次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
3、热爱大自然,保护土壤
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正在遭受着污染,并以小学生的方式来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土壤。回顾整节课内容。
人类的一些行为在破坏着土壤这个宝贵的资源,请同学们观看这些图片(画廊),说说感受。写一写保护土壤的宣传语,各组交流展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认真观看画廊,说说感受,思考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每人写一句保护土壤的宣传语,小组汇总,全班交流共享。交流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画廊展示土壤被污染的图片。
画廊展示土壤被污染的现状,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感触,升华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