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2能力目标: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制造彩虹;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体验探究彩虹秘密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并尝试制造彩虹。
难点
指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推想彩虹的成因。
【准备材料】
三棱镜、手电筒、烧杯、平面镜、纸屏、水、牛顿盘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谁有办法把外面灿烂的阳光请进课堂吗?和大家说说看。(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
2、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彩虹图片。(学生:彩虹)。追问:见过彩虹吗?哪儿见过的。班级交流。
3、提问:关于彩虹,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小组先讨论下,再交流。(交流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达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4、预设:七种颜色、拱形的、形成。。。教师将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在黑板上展示。
5、教师揭题——彩虹的秘密
二、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1、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彩虹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并追问:结合生活的经验,请你大胆猜测一下,彩虹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学生发言。预设:水和阳光。
2、陈述:有了猜想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实验证明)
3、追问:我们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呢?
4、学生交流,预设:阳光(手电筒)、水(烧杯中)、镜子(怎么放)、纸屏(何用、怎么放)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并适当指导。
6、教师强调注意点,课件出示。
7、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困难小组。
8、交流。请学生小结:在有水、光的前提,以及一定的条件和角度下可以形成彩虹,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正确的。
三、三棱镜的学习
1、教师出示“制造”的彩虹,提问:老师这里既没有水,又没有平面镜,也可以制造彩虹,只用了一件科学仪器就完成了,想认识吗?
2、出示三棱镜,教师讲解三棱镜的使用。请同学们思考:彩虹是在三棱镜的正前方吗?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几种光?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讲解:彩虹的七色光。
四、回顾反思,自主小结。
1、刚才通过三棱镜形成了漂亮的彩虹,雨后空中没有三棱镜呀,怎么形成彩虹了呢?学生猜测。
2、教师出示小水珠挂件,学生实验观察。
3、教师:彩虹为什么在天空会很快消失呢?预设:小水珠蒸发了。
4、教师:之前我们想了很多方法制造彩虹,大家还有什么方法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出示水枪等。
4、拓展研究:能不能将七种色光重新还原成白色呢?介绍牛顿七色盘。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