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5.18. 地球上有什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5.18. 地球上有什么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6 08: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上有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地形图、地球仪等,进一步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引导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认识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区域等。
3、了解地球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识读地球、地球仪中表达的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经线、纬线等空间概念建立直观感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形图、地球仪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1.交流对地球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同学们一看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就知道咱们今天要要学习关于地球的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对地球有哪些了解?
2.出示八大行星图,猜测哪个是地球,并说出理由。
你怎么知道是地球?说说你的理由。(地球的卫星图能看到什么?)
3.揭示课题《地球上有什么?》
板贴课题
4.
结合学生实际,说一说地球表面有什么?
同学们,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的地球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用谈话来导入新课,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猜测的过程中增加对于地球的整体认识,了解学生已知的地球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观看视频,了解地球的地形。
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地形,并根据学生已知板书。
我知道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高原叫做青藏高原,高原就是一种地形。陆地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形,你知道吗?谁能来说一说?
随即板书: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五种常态地貌: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指的是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
我们以前只是知道它们的名称,但是不了解它们的具体定义。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认真看,看看从中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2.
观看中国地形视频,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交流后完成板书。
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再通过播放视频,将地球上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有一个较宏观的认识。】
为了便于观察,科学家为我们制作了世界地形图。那么不同的地形在地图上又是如何表示的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3.
观察世界地形图,完成观察记录表。(提示同学们,观察地图要注意方向,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做好观察记录是科学课进行试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听清楚小组活动要求,一会找同学反馈他们组的观察记录表。
学生下去后小节: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观察了世界地形图,知道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地形。蓝色代表……绿色代表……黄色代表……红色代表……颜色的深浅代表着地势的高低。
(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
4.在地形图上自主寻找七大洲和四大洋。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你能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他们吗?(1.让学生上来寻找。2.利用老师手中的地球仪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世界地形图,直观地感知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多姿多彩,并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颜色所表达的不同信息,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为后面重点认识地球仪做一定的铺垫。】
记住名称的话,可以用下列顺口溜: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太大印北。
都是按照面积大小记忆,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观察地球仪,形成地球全貌轮廓。
1.以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同学们能不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在地球仪上也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呢?让我们尝试一下。
为了便于我们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学习也是科学课获得知识分一个方法。
讲解地球仪的构造、
2.
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地球仪,完成观察记录表。
3.
学生分享观察发现,了解经纬线及其作用,五带的分布。
经线,纬线做什么用?
4.
根据已课堂知识,自主完成中国位置信息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并通过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球全貌的轮廓。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组内交流,让学生自行去发现。然后通过交流共享,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去解决。】
四、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共同家园。
1.
谈话导入,通过对地球仪知识的学习,分享体会。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了解到地球上大约79%的水,只有21%是陆地,而我们人类就是在这仅仅的21%的陆地上生存。说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播放视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交流感悟。
五、课后拓展,延续探究。
1.和家人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
2.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简单涂上赤道、两极、南北回归线等重要点和线。)
不读,直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拓展,引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并在自制地球仪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思考:地球仪为什么是斜的?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多少?……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