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
.放大镜又叫____________镜,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
2.蟋蟀的“耳朵”在足的____________侧。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___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4.蚜虫的天敌是____________。
5.我们把由规则的几何外形颗粒构成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7.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_______。
8.____________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判断:
(
)1.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
)2.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
)3.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并制造出眼镜的人是培根。
(
)4.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6.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7.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了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
(
)8.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是微生物引起的。
三、选择:
1
.下列活动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开发计算机程序
B.观察植物的花
C.修理精密仪器
2.
下列物体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
)
A.盛满水的瓶子
B.小草上的露珠
C.窗户上的玻璃
3.
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
A.较清晰的图像
B.许多点状物质
C.许多条状物质
4.
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
)
A.复眼
B.单眼
C.双眼
5.
下列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白糖、纯碱、维生素C
B.食盐、水晶、玻璃
C.沙子、面粉、黄铜矿
小明在家利用味精制作晶体,下列是他的实验步骤,其中他做的第一步应是(
)
A.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B.
用滴管取少量的味精溶液,滴几滴在玻璃片上
C.
将味精溶解在水中,配制成较浓的味精溶液
7.
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
A.
两块都是凸透镜
B.
两块都是凹透镜
C.
一块是凸透镜,一块是凹透镜
8.下列三种观察工具,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9.当显微镜视野中物像不是十分清晰时,可调节(
)
A.遮光器
B.反光镜
C
.准焦螺旋
10.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
A
.血液细胞
B.叶表皮上的气孔
C
.洋葱表皮细胞
11.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1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右图所示的微生物,它是(
)A.草履虫
B.变形虫
C.鼓藻
13.
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
使微生物运动缓慢
B.
给微生物提供营养
C.
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
14.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时,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滴管
B.碘酒
C
.载玻片
15
.日常生活中,如果鱼缸里的水长期不换,就会发绿,水发绿主要是____繁殖的结果(
)
A
.植物
B.微生物
C
.动物
关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类繁多
B.分布广泛
C
.生长繁殖慢
综合题
1.请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其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
染色
培养皿
盛放多余的洋葱
滴管
放置切片标本
载玻片
吸取多余水分
碘酒
吸取少量液体
吸水纸
夹取实验材料
请在下图中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
(填“物镜”或“目镜”)
(2)目镜中观察到物体的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应该把玻片向__________方移动。
3.
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请列举三条:
参考答案
填空
凸透;
内;
触角;
草蛉,瓢虫;
晶体;
列文虎克;
细胞;
细胞。
判断
√×√√√××√
选择
A;
C;
B;
A;
A;
C;
A;
C;
C;
B;
B;
B;
A;
B;
B;
C.
综合题
1、连线题
镊子
染色
培养皿
盛放多余的洋葱
滴管
放置切片标本
载玻片
吸取多余水分
碘酒
吸取少量液体
吸水纸
夹取实验材料
填图: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物镜;
左上。
3、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