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单元巩固强化复习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综合点1:原始农耕文化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其特征是:(1)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2)耕作方式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3)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综合点2:炎帝、黄帝推动华夏族形成
4
5
6
7
D
A
A
A
1
2
3
B
D
D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8
见习题
9
见习题
1.[2019·德州乐陵期末]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
A.学会磨制石器
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
2.[2019·晋中期末]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古籍记载
B.发掘的灰烬、烧骨
C.神话传说
D.史书论述
【点拨】发掘的灰烬、烧骨属于第一手资料,最具有可信度。
【答案】B
3.[2019·苏州]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点拨】根据“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分析,旧石器时代人类通过采集获得食物,新时期时代人类维持生计的方式是种植农作物,由此可见,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
【答案】D
4.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始发展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5.下列关于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原因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干栏式建筑下面可饲养家禽家畜,补给生产
B.干栏式建筑有好的通风、防潮、防虫蛇作用
C.半地穴式房屋可抵挡风沙,可取暖,冬暖夏凉
D.建筑深受一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拨】两者居住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选D。
【答案】D
6.[2019·北京]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磨盘(谷物加工)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点拨】分析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可知,这些石器都是农业生产工具,由此可见,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答案】A
A
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________________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住房:干栏式建筑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农作物:种植水稻
原始养殖业:饲养猪、狗、水牛
原始手工业:木结构水井、陶器、玉器、乐器、雕刻,使用天然漆
②________________
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住房: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农作物:种植粟
原始养殖业:养猪、狗
原始手工业: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1)①②处分别填写什么原始居民?据材料比较这两种原始居民在生活上有何异同。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房屋建筑样式不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相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材料二 炎帝神农氏……斫木为耜(农具),揉木为耒(耕地工具),耒耨(除草工具)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司马贞《三皇本纪》
(2)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反映了我国古代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神农氏教民耕种,农具有耜、耒、耒耨等。
材料三 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从材料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原始农业的代表性农作物是水稻和粟;我国原始农业是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工具耕种的;农业发展的同时家畜饲养也出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作用。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解读图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1)简述上图所示文物承载的历史价值。
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出土,证明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我国先民们已经会种植水稻,原始农耕已经出现;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候已过上定居生活;水稻的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关注传说】
(2)传说炎帝、黄帝时期,产生了一些发明创造:造字、造船、制造指南车、建造宫室、养蚕织布、尝百草创医术等。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还能列举出哪些相关发明创造?你认为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主要反映了人们衣、住、行的变化。 举例:制作陶器;挖掘水井;制作衣裳;炼铜;发明弓箭;制作音律;发明算盘等。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史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无。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研读材料】
材料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从上面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是在多民族不断兼并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30张PPT)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
2
3
A
A
B
4
D
5
6
7
C
D
B
8
D
1
2
3
A
B
A
4
D
5
6
A
9
见习题
见习题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B
A
A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D
5.[2019·永城期中]一代伟人孙中山有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此诗句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A.禹
B.黄帝
C.炎帝
D.舜
【点拨】黄帝被称为轩辕氏,可知答案是B。
B
6.《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点拨】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选贤与能”分析,可知当时选拔首领的标准是贤能。结合所学可知,以贤能为选拔标准的制度是禅让制。
【答案】C
7.[2019·荷泽巨野期中]“通大川(河流)……疏(疏通)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材料反映的神话传说是
( )
A.女娲补天
B.后羿射日
C.盘古开天地
D.大禹治水
【点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通大川”“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黄河水患,可知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8.[2019·青岛期中]通过对史前时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早期文明社会出现前后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下列哪个不是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途径( )
A.考古发掘
B.遗址和遗迹
C.神话传说
D.当时的历史典籍
【点拨】远古时期,没有成熟的文字,因此,当时没有历史典籍,所以,不能通过当时的历史典籍了解当时的历史。
D
9.“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之一。自古至今,人类一直为追求“和谐”而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现象: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合理用水、科学治水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远古时期曾在“科学治水”方面作出探索的英雄人物是谁?
禹。
1.“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由此可见,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 )
A.由多部族交融而成
B.由单一的华夏族演变而来
C.靠部落战争完成交融
D.交融中完全保留了各部族的差异性
【点拨】结合题干中关键信息“诸族错居”“化合”分析,可知当时多个民族住在一起,促进民族交融。
【答案】A
2.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点拨】结合所学可知,黄帝打败炎帝后,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最终形成华夏族主干,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3.【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收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事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点拨】司马迁编写《史记》时,通过收集黄帝的传说记载黄帝的事迹,说明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事实。
【答案】B
4.尧年老时,欲物色一个继承人,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但尧认为应该传位给贤人:“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我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一人得利)。”这段材料表明( )
A.禅让制遭到破坏
B.尧作风专断
C.自然灾害严重
D.尧任人唯贤
【点拨】尧年老时,物色继承人的标准是贤人,说明尧任人唯贤。
D
5.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
D.尧发明了文字
【点拨】舜传位给禹,而非禹传位给舜,B项说法错误;黄帝、炎帝和大禹不属于同时期人,不可能视察大禹治水,C项错误;发明文字的是仓颉,D项错误。
【答案】A
6.五千年华夏文明绵延不绝,足见我中华文明之伟大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华夏文明之曙光。
【华夏始祖】
材料一
黄帝画像
炎帝陵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传说中的黄帝有哪些贡献,炎帝又有哪些贡献。请各列举三项。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等。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等。(各答出三条即可)
(2)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属实吗?可以通过什么来证明?
基本属实。 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来证明。
【禅位让贤】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继承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3)材料二中提到的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都有谁?
禅让制。 尧、舜、禹。
(4)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为什么?
有。 禅让制中的民主精神值得现代社会借鉴。(共33张PPT)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
2
3
A
D
A
4
A
5
6
7
B
D
D
8
C
1
2
3
C
C
B
4
D
5
6
C
9
见习题
见习题
1.[2019·安徽期中]“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居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点拨】元谋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是元谋人区别于其他古人类的主要特征。元谋人还不会种植水稻,直立行走和打制石器不是元谋人所特有的,并且生活区域不是其主要特征,排除B、C、D,故应选A项。
【答案】A
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最早发现该遗址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的科学家是( )
A.裴文中
B.贾兰坡
C.步达生
D.安特生
A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点拨】选项中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考古发掘,历史记载、学者推断都属于二手资料,远古的神话传说蕴藏历史信息,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故选D项。
【答案】D
4.【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下列各项中,能够为研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点拨】结合题干中信息“第一手资料”分析,北京人复原头像不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以排除④。
【答案】A
5.[2020·兴洪中学学情检测]化石是保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它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所以,人们可以根据化石了解地层的年龄,研究人类的起源。下列可以反映出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的化石是( )
A.北京人遗址中的3枚牙齿、5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B.北京人使用的近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
C.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D.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答案】D
6.【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点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图片中处于这一时期的是(b)。
B
7.[2019·兴城期中]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
A.会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过群居生活
D.懂得人工取火
【点拨】结合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山顶洞人会磨光和钻孔技术,并懂得人工取火,这是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
D
8.[2019·抚顺新宾期中]下列远古人类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点拨】结合远古人类生活的年代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所以C符合题意。
C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②北京人不能直立行走。③山顶洞人所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地区;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在北京地区。
(1)材料一中这段话有几处错误?请找出来,并纠正。
两处。②是错误的,北京人已经学会直立行走;③是错误的,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材料二 三种头骨的比较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比较三种头骨的区别。
北京人的脑容量比大猩猩大,现代人的脑容量比北京人大。
(3)北京人的发现有何科学意义?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1.[2019·孝义期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仅立足上述考古发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云南元谋县发现远古人类
B.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点拨】分析题干,不能得出元谋人距今的时间。
【答案】B
2.[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干栏式建筑
C.
打制石器
D.
骨耜
【点拨】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依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
【答案】C
3.[2019·洛阳期中]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
4.中国历史是指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下列有关中国早期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B.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D.山顶洞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
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
靠的证据
【点拨】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山顶洞人遗址不是。
【答案】D
5.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
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点拨】结合山顶洞人的生活特征分析,山顶洞人使用的石器虽然仍是打制石器,但已经会磨光和钻孔;会人工取火;会使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这些都是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
【答案】C
6.中国多地出土的大量古人类化石,足以证明中华大地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远古第一人】
材料一 元谋人门齿化石
【发现北京人】
材料二 某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看图找答案】
材料三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元谋人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如何?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这是哪一古人类的化石?它是在何处被发现的?研究该古人类有何价值?
北京人。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一,说说北京人进行的生产活动。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二,说说火在北京人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图一:北京人在进行狩猎活动。
图二: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共43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
2
3
B
C
B
4
D
5
6
7
D
B
C
8
A
1
2
3
C
A
B
4
D
5
6
D
9
B
D
7
见习题
10
11
C
A
12
见习题
1.[2019·大石桥水源镇期中]“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点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黍的国家。符合题意的是B。
B
2.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不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狩猎活动的开展
C.农作物种植
D.磨制石器的发展
【点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江苏省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
A.元谋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河姆渡时期
D.山顶洞人时期
【点拨】题干给出的有效信息是“六七千年前”“磨制石器和玉器”,这都符合河姆渡时期的特征。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故选C。
【答案】C
4.[2019·邯郸成安期中]很多同学爱吃米饭,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可以最早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人
B.陕西半坡人
C.山东大汶口人
D.浙江河姆渡人
【点拨】我国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他们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半坡村,距今约六千年,他们种粟。因此最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的是浙江河姆渡居民。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以野食为主,山东大汶口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千年,不符合“最早”二字。D符合题意。
【答案】D
5.[2020·兴洪中学学情检测]下图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这件文物说明了
( )
A.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B.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C.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家畜
D.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
C
6.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D
7.远古时期的半坡居民在猎获一头野猪后,需要用尖锐的器物将猪腿剁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应该属于(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B
8.[2019·唐山路北区期中]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如图),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______为主的定居生活。( )
A.农耕
B.工业
C.商业
D.狩猎
【点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说明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答案】A
9.半坡人的房屋构造和河姆渡人的房屋构造(如图)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
A.他们的聪明程度不同
B.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C.他们的审美观念不同
D.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
【点拨】河姆渡人因为所处地区气候湿润,因此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生活在干燥地区,因此建造了一半地下一半地上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由此可知,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答案】B
10.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
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人类
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中国古代世界之最
C
11.小口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也有史学家认为:小口尖底瓶不是汲水器、取水器或一般的饮水器、
盛水器,而应该是一种礼器,主要应用于祈
雨、祭祀、庆典等礼仪活动)。这个瓶子可能
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点拨】本题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半坡出土”“陶器”分析,半坡居民制作的是彩陶,符合题意的是A。
【答案】A
12.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图一
图二
(1)请指出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原始人类或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图二是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 图一是打制而成的;图二是磨制而成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食物话变迁】
图三
炭化的稻种
图四
粟种
(3)请分别举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各举一例)
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人。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粟。
【住房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出现;生产技术的进步等。
1.[2019·定州期中]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长江流域是栽培稻的起源地
B.长江流域是栽培粟和黍的起源地
C.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距今10
000年左右
D.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栽培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栽培的是粟和黍。
【答案】B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C
3.[2020·泰安月考]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
钻孔石斧
纺轮
二鱼纹彩陶盆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线织布
③会烧制陶器
④住干栏式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半坡遗址。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①②③符合题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排除④。
【答案】A
4.【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史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B.上古居民发现了陶土的巨大用途
C.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点拨】分析题干中史料,“耕”指农业,“陶”指陶器,属于手工业,符合题意的选项是D。
【答案】D
5.秋收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互访,在餐桌上他们的食物中,应该包括( )
①大米饭
②小米粥
③猪肉
④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点拨】题干中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属于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农耕时代的人们开始栽培稻、粟、黍,饲养家畜,并会钓鱼,因此选项中的食物在当时的饭桌上都可能出现。
【答案】D
6.[2019·临汾襄汾期中]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点拨】原始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D
7.[2019·山西灵石期中]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对号入座】
(1)请将下列相关名词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北京人 ⑤山顶洞人
②④⑤
①③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任务二【分析论证】
(2)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探究问题。(两个问题须分别作答)
材料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问题一: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体质特征、使用工具、用火、人与人的关系等多角度举例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北京人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这些都说明北京人已经向现代人进化了。
问题二: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形成原因。
不同点: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原因:这些是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任务三【方法总结】
(3)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化石和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