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 教案(2课时)+ 课内外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8.小猴子下山 教案(2课时)+ 课内外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6 14:42:09

文档简介

(
课外作业
)
(
课堂作业
)
(
作业一
认会本课要求认会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作业二
自由练写今天学过的生字,并用常用字组词。
)
(
作业一
自由练写“块、常、往、进、空”5个生字。
作业二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三
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18
小猴子下山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__又__”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二、教学目标
1.认会“猴、结”等12个生字,其中“扛、扔、摘、捧、抱”5个生字可利用形声
字的特点,归类识记;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非、瓜”2个独体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图画,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
教学用
学生: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竞猜。
出示:
一物像人又像狗,
爬杆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坐。
2.教师出示谜底和猴子图片,指名学生认读。
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东西,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出示:
1.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它看见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交流字词认读情况,集中识字。
①出示带拼音生字。
出示:
jiē
bāi
kánɡ
mǎn
rēnɡ
zhāi
pěnɡ
ɡuā
bào
bènɡ
zhuī











自由读--同桌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②出示去拼音词语,重点识记带“提手旁”的5个字和“掰”字。
出示:











③出示带有动词的短语。
出示:
扛玉米
捧着
掰玉米
摘桃子
扔垃圾
追兔子
抱西瓜
蹦蹦跳跳
④学写独体字“瓜”和“非”字。
A.指导写“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要高于撇的收笔,捺的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B.指导写“非”字。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横画之间距离要匀称,注意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稍疏。
C.
师范写,生观察。
D.
生练写,集体展示。
(三)再读课文,明确路线
1.同桌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大意,明确路线。
出示: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白兔)
(四)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出示: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引导学生回答。
①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③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④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教师引导学生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第2自然段,生自己读一读,说说又看见了什么?
出示: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教师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3)看图,填句子。
出示: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4)指名填,齐读本段
3.学写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
出示: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2)自己填,同桌交流,集体订正,齐读本段
4.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
出示:
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2)齐读感悟。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总结全文。
①出示《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导同学阅读。
②想一想小猫和小猴子都有犯了什么错误。
③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1)认会本课要求认会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自由练写今天学过的2个生字。
板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找吃的
两手空空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白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复习要认的字词,指名读。
出示:
猴子
一块
结满
扛着
扔了
捧着
西瓜
抱着
非常
跑进
往前走
掰玉米
摘西瓜
追兔子
空着手
蹦蹦跳跳
2.学写生字“常、块、往、进、空”5个生字。
(1)观察发现,每个字在田字格里是怎样占格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2)特别注意强调“块、往”2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3)示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1个,范写2个。
(5)展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评价。
3.贴词卡讲故事。
请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找出这些词语中含有的动物名称,并尝试讲故事,教师顺势贴出动物词卡。
(三)引读课文,训练语言
1.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__又__”式词语。
①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贴词卡)
小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贴词卡)
小猴子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贴词卡)
②说话训练。你也能用“又__又__”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出示:
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手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只用眼睛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呢?选一种说一说。
2.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①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导学: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怎样做的?
生回答:掰、扛
②指名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动词的好处。
③齐读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2—4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①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圈一圈。
②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贴动词。
③学生谈谈运用动词的好处。
(3)指导朗读,读好语气。(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出示: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他看见满地的大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就摘西瓜。
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2.同桌合作,全班展示。
(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播放故事视频,再次感悟小猴子做事没有目标不专心,半途而废。
2.布置作业。
(1)自由练写“常、块、往、进、空”5个生字,并能用学过的字组词。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摘、捧、抱、扔、追
蹦蹦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