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课件 (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课件 (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6 19: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末》
千古绝唱
叹为观止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诗歌创作的背景。
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琵琶行》也叫《琵琶引》。
解题
序: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由。
走近作者
文学常识填空
《琵琶行》作者
,字
,号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和元稹积极倡导
运动。著有《白氏长庆集》,其中《琵琶行》和
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
《长恨歌》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问题展示——“小序”
重点字词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委身为贾人妇
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予出官二年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
贬官,降职

商人
畅快
忧郁的样子
京城外调

/

/

创作
/
作歌

/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问题展示(第一段)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主人忘归客不发”放在“忽闻水上琵琶声”后有何效果?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气氛悲凉,
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互
文)
欣赏第一段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问题展示(第二段)
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史上的绝唱。
1.
根据声音的轻重徐缓说说琵琶女的这次演奏分为几个阶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女演奏
序曲
第一
乐段
第二
乐段
第三
乐段
曲终
倾诉悲情
清脆圆润
艰涩低回
激越雄壮
准备
戛然而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2)、摹声
嘈嘈
切切
间关
幽咽
(3)、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直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比喻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手法总结
1
、以声喻声,激发想象。
  
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
(博喻)
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
、侧面烘托,间接表现。
  
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3.直接评价,妙语点睛。
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

讲解第三段
1、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古今异义词;
2、名属教坊第一部
第一流
3、妆成每被秋娘妒
常常
4、秋月春风等闲度
随随便便、轻易
5、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容颜,古今异义词;
  故:衰老
第三段鉴赏
这一段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一层:写以前的奢华生活。
 二层:写现在的寂寞日子。
第二层是叙事重点。
讨论: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分析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1.唧唧:叹息声
2.丝竹:音乐
3.翻:按曲改编歌辞
4.却:退回
5.促:紧,迫
讲解第4、5段
诗句阅读——第
4、5

讨论1: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为什么能引起诗人的共鸣?第四段中哪两个诗句点出了二人之间的共鸣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讨论2:怎样理解诗人所说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的含意?
诗人和琵琶女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是京城女”
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
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确: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讨论3、两人的共同遭遇揭示了什么?
艺术特色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课文小结
《琵琶行》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作,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悲苦凄凉的遭遇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被贬谪后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以两条线索结构全篇,琵琶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叙事,暗线抒情,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从而使全诗构成了一个严谨有致的整体,为读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