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千克的认识
二年级
数学
1
千克
5
千克
110
克
200
克
1
千克
5
千克
110
克
200
克
每个数的后面都有一个单位“克”或“千克”。
小红
1
千克
5
千克
110
克
200
克
“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每个数的后面都有一个单位“克”或“千克”。
小红
千克的认识
课前调查:
关于“千克”你了解了什么?
关于“千克”你有什么好奇的?
1.关于“千克”你了解了什么?
小红
小刚
2.关于“千克”你有什么好奇的?
小东
小丽
小丽
小东
如何得到物体的质量?
生活中常见的秤:
电子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盘秤
体重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盘秤
盘秤
10
1
9
2
3
4
5
6
8
7
kg
1
9
2
3
4
5
6
8
7
10
kg
“千克”用字母“kg”表示。
小东
要调零,减小误差。
活动建议:
1.
找一找:你身边重1千克的物品。
2.
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
小丽
小丽
掂1千克的大枣,感觉有点重啊!掂起来有些吃力!
小红
哇!1千克沉沉的,原来1千克重是这种感觉!
小刚
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里,有一个1875年制作的国际千克原器
(圆柱体),人们规定它的质量为1千克。
活动建议:
比一比:请你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
请你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
小刚
小刚
请你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
<
<
请你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
小丽
多少个苹果大约
重1千克呢?
活动建议:
估一估,记录估计结果。
称一称,尝试验证。
问题
估一估
称一称
问题
估一估
称一称
5个
问题
估一估
称一称
8个
问题
估一估
称一称
小东
5个
8个
活动建议:
掂一掂:用心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练习:
水果糖重2千
克。
请你掂一掂。
练习:
小刚
水果糖重2千
克。
请你掂一掂。
练习:
西瓜重(
5
)千克。
小红
练习:
西红柿重(
4
)千克。
4千克大约有多少个西红柿?
练习:
西红柿重(
4
)千克。
4千克大约有多少个西红柿?
4千克也就是4个1千克。
所以:4×5=20(个)
4千克大约有20个西红柿。
1千克大约有5个西红柿。
小英体重32千克。
练习:
你们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呢?
小英体重32千克。
西红柿重4千克。
西瓜重5千克。
水果糖重2
千克。
锻炼身体的10千克哑铃。
免费行李额:20kg
乘坐飞机时每人可免费托
运20千克行李。
这间电梯限重1000千克。
1000千克
“净含量”指桶里、
箱里的物品实际有
多重。
“净含量”指桶里、
箱里的物品实际有
多重。
共重20千克
包装箱重1千克,箱子里的西红
柿重多少千克?
数学书第75页,第6题。
小红
共重20千克
包装箱重1千克,箱子里的西红
柿重多少千克?
数学书第75页,第6题。
小红
共重20千克
包装箱重1千克,箱子里的西红
柿重多少千克?
数学书第75页,第6题。
课后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是用千克
做单位的,请你去感受它们的质量。
再
见第七单元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年级:二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千克与克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量包括:几何中的测量、生活中的度量。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为接下来学习质量单位“克”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质量单位的认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且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
中实物,安排“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1千克、1克的质量单位。
1.量源于生活——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寻找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标准量。因此选择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它们是本节课学生体验的核心,也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2.量源于量——经历多维的反复体验
“千克”是质量单位中比较适合“体感”的基本计量单位。形成1千克的质量观念不能光靠观察得到,还要靠肌肉去感觉,因此教材设计“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有关质量大小的活动经验,有效建立小学数学质量观念,形成对1千克的基本体感。
学生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初步学习了比较物体的轻重,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比较物体轻重的生活经验。
2.学生欠缺的方面:
对一些具体物体比如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本数学书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究竟有多重,往往“心中没数”。所以,质量单位的学习看起来“很生活”,但学起来并不简单。
二、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为学习材料,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重点)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经历看、掂、称、估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千克,积累估计物体质量的经验。(难点)
3.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经验,提出问题
★调动生活经验
1.收集生活中“克与千克”的信息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包装上都会有一些信息,你们关注过吗?请你认真观察这些信息。
一桶奶粉的质量是1千克
一袋薯片的质量是200克
一袋面粉重5千克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是110克
2.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发现:每个数的后面都有一个单位,“克”或“千克”。
小结:相信大家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我们身边的这些物品,有轻有重。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提出问题
1.课前调查:
调查内容1:关于千克大家都了解些什么?
预设1:千克能够表示物体的质量。
预设2:生活中一般比较重的物体可以用千克做单位。
小结:看来,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关于“千克”同学们也都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也会帮助我们今天更加深刻的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
调查内容2:有什么好奇的问题呢?
预设1:如何得到物体的质量?
预设2:1千克有多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共同来学习“千克”这个质量单位吧!
(二)反复操作,建立标准
★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1.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何得到物体质量?
预设:用秤,称一称。
2.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称:电子秤、盘秤、体重秤。
3.深入了解盘秤:
上面的盘叫托盘,
用来放物品;下面有指针的圆盘是秤面刻度盘,用来读数。秤面上有刻度,数
1、2、3、4、5等等,还有指针,以及字母kg。
追问: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知道kg表示什么吗?
对,kg表示的就是千克。小结: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提出问题:1千克有多重呢?
1.活动一
出示任务:找一找:你身边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温馨提示:没有找到1千克物品也没关系,课后再去感受也可以)。
2.分享感受
预设1:掂1千克的大枣,感觉有点重啊!掂起来有些吃力!
预设2:哇!1千克沉沉的,原来1千克重是这种感觉!
3.知识窗介绍: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里,有一个1875年制作的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人们规定它的质量为1千克。
(三)估测调整,深化认识
1.活动二
出示任务:比一比:请你将下面这些物品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序。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尝试进行排序吧!
预设1:这个鸡蛋最轻。
预设2:这袋大米最重。
2.提出问题:多少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3.活动三
出示任务:估一估:记录估计结果。称一称:进行验证。
4.分享活动成果:
预设1: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预设2: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5.提出问题:都是1千克的苹果,为什么苹果的个数不同呢?
小结:相信细心地同学一定发现了,苹果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虽然质量都是1千克,但是苹果的个数不同。
6.出示任务:掂一掂: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用心记住这种感受。
巩固练习,适度延伸
1.介绍生活中以“千克”做单位的物品。
2.解决问题:数学书第75页第6题。
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课上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
课后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是用千克做为单位的,你可以去感受一下它们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