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场作文辅导:破题技巧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考场作文辅导:破题技巧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8 16: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考场作文提分第1-3分钟:破题技巧2
第二讲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一:
配方技巧
巧借经典歌曲,增添趣味;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二:
化用诗词警句,增添韵味;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三:
倚仗修辞,力求生动。
巧借经典歌曲,增添趣味
技巧解析
让_______的________
要求:
1、仔细斟酌,完成上面这个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
文格的第一行内。
2、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
3、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技巧解析
巧用
经典歌曲
化用
诗词警句
倚仗修辞




师生情
故乡情
民族情
战争与和平
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
理想和追求
巧用
经典歌曲
化用
诗词警句
倚仗修辞




师生情
故乡情
民族情
战争与和平
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
理想和追求
技巧解析
《让我们荡起友谊的双桨》
《让上下求索的精神永恒》
《让乘风破浪的豪情常在》
《让自信的大门永开》
先将题目补写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技巧训练
练习题一:
在充满______的日子里
技巧训练
《在充满苦难的日子里》
《在充满阴霾的日子里》

巧用
经典歌曲
化用
诗词警句
倚仗修辞




师生情
故乡情
民族情
战争与和平
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
理想和追求
练习题二:
技巧训练
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选择一至两种技巧,
在选定的方框里打“√”,然后进行补题。
请以“_____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③文体定;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巧用
经典歌曲
化用
诗词警句
倚仗修辞




师生情
故乡情
民族情
战争与和平
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
理想和追求
技巧训练
《青春来了》

练习题三:
技巧训练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地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地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③文章中不要
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技巧训练
《不会变的是向往天空》

《不会变的是春晖》

巧用
经典歌曲
化用
诗词警句
倚仗修辞




师生情
故乡情
民族情
战争与和平
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
理想和追求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
  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
  文题:请以“_______魅力”或者“魅力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提分演练
提分演练






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

第1丨丨3分钟



提分演练
对手
审题内容
自己
审题内容
我的
创新计划











第4丨丨12分钟





第4-5分钟


第6-7分钟
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
对四季的赞美。
提分演练
第4丨丨12分钟



散文体
明暗线交织:以季节的更换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线索构篇。


第8-10分钟
创新形式
第11-12分钟
提分演练


第13-17分钟
第13丨丨45分钟



提分演练
朋友,你可曾注意,春夏秋冬,四季的组合,他们也有无限的魅力,谁又能不被它们的魅力所征服?
1、春是温柔的,缤纷的,当第一缕春风吹来,
春的气息便已弥漫在天地。
2、夏是暴躁的,火辣的。春去夏来,瞬间似乎一
切都被装进了一个火炉,熔成了一个字:热!
3、秋是成熟的,金黄的。成熟是秋的主题。
4、冬是纯洁的,雪白的。秋去冬来,万物都要在
冬的伴奏下入睡,风吹着口哨,雪随着飘飞。
关键句
第18-40分钟
第13丨丨45分钟



提分演练
春的魅力,夏的魅力,秋的魅力,冬的魅力,四季魅力的组合,真是魅力无限!有谁不被征服?又有谁能不被陶醉?
第13丨丨45分钟





第41-45分钟
提分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