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5-12 21: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生物 课题 ④第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时间 2011. 主备教师 范老师 评价等级
学生姓名 年级 八年级 班别 小组
【目标】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4、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导课】
自制生态瓶里的生物能不能长时间存活?
【复习】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 ,使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预习】课本82-86页
1、请同学们看书P82——83页,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2)1925年以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
(3)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2、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 之间、
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凯巴森林中植被、黑尾鹿和肉食动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是通过这三种生物数量的 维持的。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 ,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 的状态。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稳定性就越 。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
自然因素: 、 、 、 、 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 ,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地施用农药或化肥等。
【展示】
1、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5、外来物种的入侵。
【反馈】
1.具有下列哪种特点的生态系统较稳定 ( )
A.生物种类较少 B.食物链较长
C.食物网中营养结构复杂 D.食物链中的消费者较多
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河流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
3.农业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
A.营养结构单一B.人为干扰太多C.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D.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
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是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使植物数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使植物死亡
C.长年干旱,植物无法生存 D.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放牧
5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6.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可能的原因是( )
A.破坏了食物链 B.农民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
C.大量捕杀了田鼠 D.大量捕杀了黄鼬
7.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 和 两类。
8.右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 化曲线图,食物链为草→鼠→狐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 。
(2)由于狐的毛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的数量大量增加,草场的植被 ,可能出现土壤沙化 。
(3)从图中可以看出 、 和
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