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08年海南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奖课教学设计——《斑羚飞渡》
琼海市嘉积二中 王家敏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1、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命!生命!(幻灯片)我们一起齐读这个句子。再一次大声的读,问:同学们,我们都有生命,那么你认为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但是在种族面临灭绝的关键时刻,一群温顺的斑羚却心甘情愿的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来寻找答案 。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安排了预习,下面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谁能读出带点字的读音(指读)
对峙 逞 能 湛 蓝 斑 斓
娴 熟 悲 怆 甜 腻 参 差
谁能解释这两个词语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生字词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提示:结合以下问题,串成一段话回答。
A、斑羚为什么要飞渡?
B、斑羚用什么方法飞渡?
C、斑羚飞渡的结果怎样?
2、谁不珍惜生命?但是,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族生存的机会。老斑羚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了一条生存的道路。
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震撼。那么课文中,最能震撼你的是哪个自然段?
A、齐读第九自然段。
B、这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震撼?请读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C、同学们阅读得很仔细。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一段《斑羚飞渡》视频,我们一起来感受斑羚飞渡的过程。(配老师的讲解)
D、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相信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沉甸甸的。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老斑羚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了一条生存的道路。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斑羚飞渡的举动,你会用什么词?(震惊 悲壮 悲惨 伟大 )
“悲”体现在哪里?(老斑羚的死 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老斑羚死的悲惨? 两个比喻句 )
“壮”体现在哪里?(老斑羚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种族的生。)
E、老斑羚是被迫这样做的吗?还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
F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
C、山涧上空,架起一座桥,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的桥。老斑羚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了一条生存的道路.飞渡成功,斑羚种群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四、品读语句,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从而感受斑羚精神。
1、在这群斑羚中,作者重点刻画了哪只斑羚?
A文章抓住哪些描写?刻画了镰刀头羊怎样的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分组学习,品读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B组织学生分组学习。
C
明确: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文中重点写它的三次叫声,请找出来并分析其有含义。(镰刀头羊想告诉伙伴什么)
(1) 无能为力 (2)警告同伴 组织飞渡 (3)悲壮抉择
3、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评价
这是一只————的头羊。
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五、体验反思
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爱生命。但是,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惊人的壮举。
老斑羚从容就死,视死如归,甘愿奉献的精神,整个斑羚群的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让我们震撼,更让我们思考。同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斑羚群1要用这种悲壮的飞渡才能生存?
2、那么:斑羚飞渡这一悲剧造成者是谁?(人)
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宰。对于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则是轻视它们,任意屠杀它们,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今天,斑羚群用他们悲壮的飞渡带给我们深刻思考:人应该怎样对待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和谐相处 ( http: / / blog. / admin / article / 斑羚飞渡 / 斑羚飞渡 / 郭峰--让世界充满爱.swf" \t "_parent )
结束语
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我们人类珍惜一切生命,和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来结束今天的课。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学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
1、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的叔叔写几句话,30字左右,谈谈你对这件
事的看法。
附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从斑羚身上——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从人类身上——珍视生命,保护动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7.《斑羚飞渡》配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能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4.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5.体会斑羚在绝境中勇于牺牲、自救的精神。
6.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2. 体会本文用具体生动的描写塑造形象的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再大声的读一遍,问:同学们,我们都有生命,那么你认为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但是在种族面临灭绝的关键时刻,一群温顺的斑羚却心甘情愿的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关于斑羚
斑羚
别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3.课文重点字音
肌腱( jiàn) 逞能 (chěng) 恍惚( huǎng hū)
甜腻( nì) 娴熟(xián) 戛洛(jiá)
镰刀(lián) 巡视(xún) 山涧(Jiàn)
炫目(xuàn) 斑斓(lán) 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甜腻(ni) 对峙(zhì)
湛蓝(zhán) 苍穹(qióng)
4.课文重点字义
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 肉附着和固定 。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甜腻:甜得发腻,这里指声音过分柔和。
娴熟:熟练。
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
于困难的境地,即进退两难。
一尘不染:这里指环境非常清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强一点。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有条理,整齐而不混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同时理清结构。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2.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端
设置悬念,斑羚被逼悬崖,无路可逃。
第二部分(3—?)发展
斑羚惊慌失措。
第三部分(?—15)高潮
斑羚飞渡的情景。
第四部分(16—17)结局
镰刀头羊走向死亡。
3.简洁复述
陷入绝境 峰回路转 试跳成功 集体飞渡
四.文本探究
1、文中写了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
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最
后坠下悬崖,真是它测错了距离或是故
意逞能吗?
以它的年岁和经验,显然不是测错了距离,更不会是故意“逞能”。从下文看,斑羚似乎无此品性,那很显然是为了群体的求生,以生命的代价寻求一个逃生的方法,尽管无济于事,但死得其所。最后一句,又从高度的角度写山峰之“险”。
2、没有姓名的羊,怎样在叙述中分清?
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 “公斑羚” “母斑羚” “年轻斑羚” “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 “一只半大的斑羚” “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它的方法。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却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复述
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斑羚飞渡
5.课文中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有什么含义?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
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课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
三次写到彩虹
第一次: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
第二次: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
第三次: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作用
第一处彩虹的描写给飞渡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似乎镰刀头羊之所以能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办法,就是受了彩虹的启示。
第二处描写可以看出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烘托斑羚飞渡的壮烈凄美的气势,渲染一种悲壮美。
第三处彩虹描写渲染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崇高美,它的生命“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为头羊的牺牲唱了一首动人的生命赞歌。
五.品味语言
1.怎样理解文章中的“飞渡” ?
“飞渡”就是:老斑羚心甘情愿地做空中垫脚石 , 帮助年轻的斑羚达到 对岸 ,而自己 坠崖身死 。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4.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六.反思
1、在整个事件中,人充当什么角色?
2、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七.小结
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前,高)
(走向)死亡
(获得)新生
位置
落
坠落
(后,低)
蹿跃
钩
(再次)起跳
猛蹬
跳
跃
老斑羚
半大斑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7张PPT)
沈石溪
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关于斑羚
斑羚
别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肌腱( jiàn) 逞能 (chěng) 恍惚( huǎng hū)
甜腻( nì) 娴熟(xián) 戛洛(jiá)
镰刀(lián) 巡视(xún) 山涧(Jiàn)
炫目(xuàn) 斑斓(lán) 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甜腻(ni) 对峙(zhì)
湛蓝(zhán) 苍穹(qióng)
3.课文重点字音
4.课文重点字义
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 肉附着和固定 。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甜腻:甜得发腻,这里指声音过分柔和。 娴熟:熟练。 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
于困难的境地,即进退两难。 一尘不染:这里指环境非常清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强一点。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有条理,整齐而不混乱。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同时理清结构。
视频朗读1
视频朗读2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2.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端
设置悬念,斑羚被逼悬崖,无路可逃。
第二部分(3—?)发展
斑羚惊慌失措。
第三部分(?—15)高潮
斑羚飞渡的情景。
第四部分(16—17)结局
镰刀头羊走向死亡。
陷入绝境
峰回路转
集体飞渡
试跳成功
3.简洁复述
斑羚飞渡感动场面
1、文中写了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
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最
后坠下悬崖,真是它测错了距离或是故
意逞能吗?
以它的年岁和经验,显然不是测错了距离,更不会是故意“逞能”。从下文看,斑羚似乎无此品性,那很显然是为了群体的求生,以生命的代价寻求一个逃生的方法,尽管无济于事,但死得其所。最后一句,又从高度的角度写山峰之“险”。
文本探究
2、没有姓名的羊,怎样在叙述中分清?
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 “公斑羚” “母斑羚” “年轻斑羚” “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 “一只半大的斑羚” “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它的方法。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却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
4.复述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斑羚飞渡
半大斑羚
老斑羚
跃
跳
猛蹬
(再次)起跳
钩
蹿跃
(后,低)
坠落
落
位置
(获得)新生
(走向)死亡
(前,高)
5.课文中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有什么含义?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
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课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
三次写到彩虹
第一次: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
第二次: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
第三次: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第一处彩虹的描写给飞渡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似乎镰刀头羊之所以能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办法,就是受了彩虹的启示。
第二处描写可以看出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烘托斑羚飞渡的壮烈凄美的气势,渲染一种悲壮美。
第三处彩虹描写渲染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崇高美,它的生命“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为头羊的牺牲唱了一首动人的生命赞歌。
作用
品味语言
1.怎样理解文章中的“飞渡” ?
“飞渡”就是:老斑羚心甘情愿地做 , 帮助年轻的斑羚达到 ,而自己 。
空中垫脚石
对岸
坠崖身死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4.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1、在整个事件中,人充当什么角色?
2、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
感动反思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小结
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按: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我市长兴一中尚剑丽老师和夹浦中学傅少来老师均获得一等奖,现将他们的课堂教学实录上传,以供参考和借鉴。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长兴一中 尚健丽
(课间休息)[幻灯投影字幕]
有这样一种感情,她至清至纯,无私无畏.
有这样一种感情,她经得起磨练.又耐得住寂寞.
她悄然无息,却又撼天动地,这种感情,叫做爱.
我们有,它们也有!
我们和它们之间呢?
……
是的,爱我们自己,就要爱它们!
[课堂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今天,被这么多陌生的目光包围着,你们胆怯了吗?(生:没有)那么,被这么多期待的眼神关注着,你们幸福吗?(生:幸福)是的,今天,我们因为拥有年轻的生命而自信满怀,今天,我们因为爱和被爱而幸福着。但是,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我们决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的情感的生灵,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向我们演绎的是一曲动物世界的生命绝唱,现在 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扣人心弦的惨烈与悲壮。
(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提炼语言信息,呆会儿请告诉大家: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为了减少文字上的障碍,大家先看看这些字词你掌握了没有。我们先将每个字词读两遍,(出示幻灯片)(生齐读)
字词积累
肌腱 ( ) 逞能 ( )
甜腻 ( ) 娴熟( )
苍穹( ) 湛蓝( )
飘渺( ) 哀咩( )
悲怆( ) 对峙( )
炫目( ) 恍惚( )
斑斓 ( ) 略胜一筹( )
眼花缭乱( )
师:当然,除这些外,如果在读课文过程中你还碰到了生难字,你可以举手问老师。现在大家就开始吧。(生自读课文、师巡视,间或帮助学生认识其它生字难词。约3至5分钟)
师:请大家举手回答刚才的提问,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大意。
生1:我们把一群斑羚赶到悬崖上,为了赢得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飞渡了悬崖,获得了种族的生存。
师:非常好的语言概括力。但老师要求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时,人称上用我们似乎不妥,应该改为……?(生齐:猎人们)
师:不错,那谁再来完整的概述一下这故事?
生2:猎人们把一群斑羚赶到悬崖上,为了赢得种族生存的机会,斑羚们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了悬崖。
师:我发现我们同学两次使用了同一个词“赶”,有没有同学告诉我文中有个词更好、更恰当。
生3:“逼”字。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他更好?
生3:“逼”字写出了猎人穷凶极恶。
师:真好,原来“逼”是一种穷凶极恶的“赶”,这种“赶”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生4:会让斑羚走投无路。
师:这词用得精到。文中有没有一个词来表现这种“走投无路”的境遇呢?
生5:课文用了一个词“绝境”。
师:没错,文章又是怎样描写这种的绝境
(生齐读:第2自然段开始——笔直的绝壁)
师:前有绝壁悬崖,后有围攻而来的受猎队,你能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绝境吗?
生6:进退维谷。
师:你真是一语中的,进退维谷的意思就是——(学生对照注释解释词义)
师:面对这样的困境,骚动和不安带来了更大的危险,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跳读,思考这种困境是怎么化解的(师跳读3、4、5、6自然段部分语句,生倾听并思考)
师:同学们,面对这种生死困境,假如是一群人,或许可以用言语互相传递求生的信息和关爱的感情,但这是一群斑羚,他们靠什么交换意见和思想呢?(生齐答:咩——的叫声),这样的叫声在被困时中出现了几次?(生答3次或4次)请你分别找出来。(生画找)
师:现在呢,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下“斑羚语”翻译,把这几声“咩”翻译成“人语”,想想看,他们说的是什么?
生7:第一声哀咩是说:大家千万别过来,危险!
生8:它是说“别过来,我们跳不过去!”
生9:这声哀咩只是短促的“啊!”一声,因为它根本来不及说前面同学说的话已经摔死了。
师:仅一声惨叫是有可能的,但一定说“来不及”却又未必,有同学提出有力证据吗?
生10:后文说“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师(拍着生9的肩膀):是呢,是“好一会儿”呢,看来喊声“危险,别过来!”还是来得及的呢。
生11:镰刀头羊抬头悲哀的咩了数声是说:“对不起啊,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生12:它说:“天啊,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师:是的,所以说的时候我们要多些悲哀、无奈、绝望的感情。不能笑着说,是吗?
生13: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是说:“别过去,危险!”
生14:它喊:“你会摔死的!”
生15:它说:“你快回来!危险!”
师:联系下文你们认为这吼叫仅仅就是警告吗?
生16:他是说:“你快回来,我想到办法了!”
生17:它说:“你回来!大家分成两列纵队!”
师:是的,除了警告,看来它已经在实施他自救的办法了,课文中有“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
生18: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它说:“为了我们的种族得以生存,你们站过来!”
师:是好像很有领导气派,但是不是专制了些?何况是“轻咩”呢。
生19:“为了我们的种群能生存下去,我们必须还要有人牺牲!请你们站出来吧!”
师:说得语重心长。
生20:是说:“做牺牲的一拨不够,你们看怎么办?”
师:好,生死莜关还得征询大家的意见,果然很有领袖的风范。
师: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 俨然就是一个个“斑羚语” 翻译家!
是的,这一声声的“咩——”是亲人诀别的遗言,是从容赴死的誓言,是依依惜别的留言,在种族灭绝的时刻,老斑羚们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斑羚。我们请同学们饱含感情的为我们朗读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怎样描绘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的?请你用手中的笔迅速圈画出文中的动词。
(学生读完课文后认真圈找动词)
(出示幻灯片)
半大斑羚 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 度(升 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师:大家一起读读,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准确、传神的动词 (细致生动描绘斑羚试跳的整个过程)。
师:同样的动作描写,过程也一样完整,请有比较地读一读课文(突然——本段结束)和投影上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形象生动的比喻 ( 将坠落深谷的老斑羚的命运描绘得悲壮而又灿烂)。
3、主观感受的抒写(写出了人类对斑羚的敬意和赞叹)
师:同学们,伤心崖上悲壮飞渡使斑羚赢得了种群生存,这种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作者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主观感受的抒写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我们现在根据文意,完成这样一个比喻——(出示幻灯片)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火箭,将同伴送入了生的轨迹;
老斑羚像——,——————————。
生21:老斑羚像航船,将同伴渡向生的彼岸。
师:生动贴切。
生22:老斑羚像烛火,为同伴点燃生的亮光。
师:火点燃烛称“烛火”,用它点燃“亮光”似乎不妥。你能再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吗?
生22:老斑羚像烛光,为同伴点燃生的火花。
师(仔细思考状):烛光点燃火花你觉得——?(生自己摇头)看来我们需要点时间斟酌。
生23:老斑羚像救命稻草,为同伴铺就生的道路。
师:救命稻草的确显示它的紧要关键,但用“稻草”铺路?是否也该有商榷。
生24:老斑羚像垫脚石,为同伴奠基了生的道路。
师:用石垫路是确切多了。
生25:老斑羚像罗盘,为同伴指明了生的方向。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了,这群斑羚以生命换生命的举动固然令人感动,但是假如我们的作者不是如此娴熟的运用了这些写作,(强调板书内容)恐怕这故事就不会带给我们这么大的震撼。所以我们情感所受的强大冲击几乎仰仗的都是这些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就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些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文字吧!你们看,作者最后又将笔墨集中到了那只集智慧、神勇、大爱于一身的镰刀头羊身上,请大家一齐有感情地朗读16、17自然段。(学生深情朗读)
师:同学们,当镰刀头羊的身影消失在彩虹深处时,斑羚陷入绝境后的种族拯救过程也就全部结束了,作者为什么用如此笔力描绘这样的一个故事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幻灯片)
沈石溪:上海人,原籍浙江慈溪,动物小说作家。
他曾经这样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师:那么,你又在这些动物的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生26: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生27: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就像老斑羚一样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是的,我们要学会感恩。
生28:我们要像那只头羊一样在困难面前镇定勇敢,临危不惧。
师:你一定是个有抱负的孩子。
生29:我们应学习斑羚那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师:听同学们话说到这里,我不禁深深的悲哀起来,当我们对斑羚们面对绝境挺身而出,从容赴死的大爱精神倍感折服时,一个问题折磨着我,是谁逼这群斑羚逼入了绝境,又是谁让他们只能以死求生?(学生中有声音说“人”)是的,是人,人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生又何罪?死又何辜!人才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由于人类的肆意屠杀,导致了许多物种灭绝.(幻灯片)
动物灭绝后就轮到人了——
中国的金丝猴、 东北虎 ······ 400多种兽, 593种鸟,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万 多种高等植物都将濒临灭绝!
面对这切,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30:人类应该向这些动物道歉。
生31: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
生32:人类早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师结束语:同学们们我们今天的话题实在是太沉重了,沉重的让我们有些窒息,但我又想起这样一句话:人类的认识史仿佛就是不断纠错的历史……
当我们的脑海中还不断浮现斑羚坠落悬崖的身影和它们悲哀、无助、的目光时,那个抱着丹顶鹤的女孩已经从沼泽地向我们走来,珍珠鸟栖息在我们作家的肩头睡着了,而青藏铁路下的那条绿色生命通道中,藏羚羊正成群接队地悠然走过。我们相信,爱,才是永恒的,爱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保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最后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出示幻灯片)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学生齐读)
师:是的,同学们,因为爱我们今天所以幸福着,因为爱我们今天才创造了如此和谐的课堂,爱才是永恒的!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7.《斑羚飞渡》配套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苍穹( ) ②悲怆( ) ③娴熟( ) ④残壳(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进退维谷:______________ ②略胜一筹:______________
③眼花缭乱:______________④一尘不染:______________
3.给句子的横线部分选择出最恰当的一组词填进去。( )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________颤音,没有________的媚态,也没有________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________,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A.柔和 甜腻 绝望 平和
B.激动 烦人 忧愁 特点
C.柔和 甜美 失望 平静
D.温柔 蚀骨 婉转 沉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斑羚飞渡》的学习,使我深受教育。
B.一个人是否勤奋,关系着它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C.镰刀头羊最后走上了伤心崖,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D.《斑羚飞渡》一文塑造了一群斑羚用牺牲一半,拯救一半的方法保全全体的事迹。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心声。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个写“吼声”的细节非常精致,学用这种样式,以“眼神,微笑,动作,话语……”等为题仿一段(注意选用加粗词)
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7.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8. 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9.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答: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答:
10.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
答:
11.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①qióng ②chuàng ③xián ④qiào
2.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于困境之中 ②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③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④这里是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3.A
4.C
5.关爱动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6.略
7.(4分)
答:外公是一个教子有方的,恪守孝道的,慈爱的老人(地主)(头面人物)。(以上三点答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8.(4分)
答:故事发生的地点(1分)、主要人物(1分)、外公当年的慈爱与作者今天的愧疚(2分)
9.(4分)
①(2分)
答:“毅然”是说舅舅果断迅速地辞去职务,没有丝毫的犹豫。(意思相近即给分)
②(2分)
答:“剥蚀”是说外公一点一点地克扣,削减自己菲薄的待遇。(意思相近即给分)
10.(4分)
答:这句话既是陈氏家教的追求,又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反映(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2分);“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1分),同时也是文章的情感线索(1分)。(注意: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有理,也酌情给分)
11.(4分)
答:不矛盾(1分);外公不是言行不一的人,这样做是由于他认为行孝道并不是要守在父母的身边,否则当初他年轻时就不该离开老母到外谋事,也不会命令舅舅考取金陵大学(2分);外公更看重的是儿女要有发展,要有成就,为祖上扬名(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