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遇到种种挫折、打击和磨难;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的诱惑与选择,你将怎样地活着呢?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一、预习检测
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词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
书法方面和______
_____
_____并称“宋四家”。
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黄庭坚
苏黄
辛弃疾
苏辛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总结记忆
苏轼成就二三四:
词苏辛,诗苏黄,
苏黄米蔡书法家,
三苏父子散文强。
写作背景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风格。
2、巩固学习本词写景抒情相结合
的特点
3、掌握衬托手法。
二、学习目标
诵读
诵读
乐曲
阅读课本35页小字部分,感受苏轼、柳永词风差异
1.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风有何不同?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比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声势。
3、上片的哪几句描写了赤壁景象,描绘了什么画面?运用了哪些手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的赤壁江山图。
用了动词“穿”“拍”“卷”,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写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壮
美: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
_______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风流潇洒
谈
笑
间
_______
自信乐观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从容破敌
5、作者在下阕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以美女烘托英雄,说明年轻有为。
生活
年龄
3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战场
春风得意
毫无建树
周瑜
苏轼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咏
史
年轻有为
儒雅倜傥
功勋卓著
华发早生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人
景
周瑜
苏轼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反衬
正衬
这首词中的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感慨,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消极苍凉的思绪,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你找到答案了么?
抒
怀
探究:
如何理解?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
这首词中的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感慨,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40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链接一
抒情主人公:
积极入世,希望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合作探究
抒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者在该词中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链接二
抒情主人公:
身处困境、惊恐孤凄、满腹幽怨、孤高自诩
为何与上一首诗展现的自我发生矛盾了呢?
被贬初期
因新党旧党,相互争斗(社会原因),
诗词风格,略显幽怨
思考:
《赤壁赋》中哪些语句和“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人生感悟上相似?
链接三
后期作品
:
崇尚佛道,诗词风格豁达、洒脱
抒怀
念奴桥●赤壁怀古
苏轼(46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讨论:
该词中,是否有矛盾的自我?表现出什么样的
“自我矛盾”?
回归文本
抒情主人公:
积极入世却壮志难酬的悲哀——儒家思想
超然出世而淡泊从容的洒脱——佛道思想
四、当堂训练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五、完全达标教学
答题是应包括:
1.明确手法
2.说出“以……正(反)衬出……,
3.其作用(目的/动机)是为了突出(突显)……”。
明确答题步骤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风差异
2.本文的衬托手法:以景衬人,
以人衬人
3.衬托的定义及答题步骤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并默写
2.完成《一线精练》30分钟1、2、3、4、9、10题
3.预习《定风波》,完成预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