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琵琶行》赏读(一)
苏教版必修四
语文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开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琵琶行——可理解为“描写琵琶曲或弹奏琵琶的女子的一首乐府(歌行体)诗歌”,同体裁的作品还有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侠客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
题
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分层赏读
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
瑟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琵琶行》赏读(二)
苏教版必修四
语文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曾在京城里经历过繁华
都曾依仗才华享受过荣耀
想当年站在人生舞台的中央
众星拱月,何等意气风发
谁曾想
今日沦落江湖
一个是年长色衰,欢爱难寻
一个是迁谪远地,仕途暗淡
一样的失意愁苦,寂寞难消
今日虽异地初遇
也难免同命相连之叹
积累
思考
材料
1.找出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结合注释及课堂讲解整理识记
2.本文中琵琶女曾三次弹奏乐曲,概括这三次弹奏心情有何不同?
3.人生难免有起有落,请结合本文内容,展开你思想的翅膀,说一说处于人生低谷时应该如何应对。
1.找出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结合注释及课堂讲解整理识记
左迁:贬官,降职
明年:第二年。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贾(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诗人自指。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掩抑:掩蔽,遏抑。
思:悲,伤。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
的中部)推。
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捻:揉弦的动作。
抹:向左拨弦,也称为“弹”。
大弦:指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凝绝:凝滞。
迸:溅射。
曲终:乐曲结束。
拨: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拨工具。
舫:船。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击节:打拍子。
颜色故:容貌衰老。
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
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去来:走了以后。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
带着泪痕。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重: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暂:突然。
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掩泣:掩面哭泣。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2.本文中琵琶女曾三次弹奏乐曲,概括这三次弹奏心情有何不同?
琵琶行
白居易
感谢您使用“与子偕教”课件
第二课时
导入解题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白氏长庆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题解:琵琶行
“行”
:古诗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并称“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整体感知
点拨正音
湓浦(pén
pǔ)
铮(zhēng)
贾人妇(gǔ)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霓裳(ní
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云篦(diàn
bì)
谪居(zhé)
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名家范读
齐读小序,概括故事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为全诗定下了
的感情基调。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概况
凄切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一
二
三
四
一段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
两个主要人物(琵琶女
白居易)
在江边的三次闻曲
琵琶女与白居易经历的四种相同之处
文章内容
谁解风物情
第一段: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第一段: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别时茫茫江浸月”:
别时的情景,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江州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谁解琵琶声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找出第一次听到琵琶声的句子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座皆泣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重闻琵琶青衫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第二次演奏
调弦
倾诉悲情。
第一乐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急切愉快
第二乐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愁暗恨
大量比喻
叠词
第三乐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曲终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烘托
比喻
音乐旋律
嘈嘈切切
珠落玉盘
花下莺语
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冰泉冷涩
激越雄壮
戛然而止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喜悦)
(沉思)
(悲愤)
音乐演奏的主要阶段
第一乐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第二乐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
(婉转低沉)
第三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激越雄壮)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中含情,用感情演奏-描摹音乐
以情演曲
琵琶女
以情绘声
白居易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音乐的?
1、侧面烘托,从环境、从听者等角度烘托音乐之美。
2、比喻,化无形音乐为可感形象,生动形象优美。
3、叠词拟声,使音乐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曲中含情,用感情演奏-描摹音乐。琵琶女以情演曲,作者以情绘声,使人读诗即可感受音乐的声情并茂。
思
考
音乐能够传递出人的心声,人生如歌,那么,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
清脆圆润
沉吟冷涩
高亢激越
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
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
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配乐朗读
谁解青衫泪
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人生遭遇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人生前期
艳压群芳
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京城名倡
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人生后期
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
独守空船
商妇
怨
年轻貌美
门庭若市
昔日欢笑
年长色衰
独守空房
今日辛酸
对比反衬
夜梦往事
孤寂伤感
年轻时春风得意的愉悦
年老色衰时孤独寂寞冷的抑郁
回忆往昔时落差巨大的愤激
琵琶声的清脆圆润
琵琶声的婉转低沉
琵琶声的激越雄壮
暗合
暗合
暗合
琵琶女遭遇与乐曲的暗合
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背
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
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
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
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
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
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作者与琵琶女能够在凄切的琵琶声中心灵相通、同病相怜,让凭水相逢成为了心灵知音的相逢,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
那么,作者与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相似的人生遭遇呢?
昔日
如今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城名倡
昔
京城显官
名动京师
商妇(怨)
今
谪官(恨)
漂沦憔悴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知音
(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来历相同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自去年辞帝京
才华相同
名属教坊第一部
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
遭遇相同
赏识
冷落
情感相通
同病相怜
同声相应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鸣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总结拓展
探
线
索
明线——琵琶女的身世
暗线——诗人的感受
反映民间的变化
反映朝政的变化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
主
旨
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被贬谪的悲苦心情,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
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求
提
高
阅读下面这首描写琴声的诗歌,就其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写一段200字以上的赏析性文字。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