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保护土壤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0. 保护土壤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6 21: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多来自于土壤,土壤被称作为我们的母亲。学生应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增强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本课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感知土壤的重要,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付诸行动。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认识了土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习保护土壤的方法,便于学生掌握。但是对于土壤的现状及保护方法学生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理解,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学习目标
1.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2.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壤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门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查阅资料和实验证明的基础上。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的不良行为对土壤的破坏,激发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难点:能对某些行为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
评价任务
1.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
2.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2.两个一样的花盆(一个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量筒、烧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欣赏.一粒种子把它放在哪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2.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土壤)
4.教师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活动一: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在的状况资料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我国土地现在状况的资料。今天都带来了吧?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搜集的资料。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视频资料,请看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有怎样的感受?
3.你们家乡的土壤面积在近几年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我国土壤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千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土壤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再加上人类不良行为对土壤的破坏,我们的土壤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怎样?板书:保护(保护土壤,势在必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第10课。
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提出问题。
怎样保护土壤呢?让我们先来观察一段视频。(黄河水为什么这么黄?)
2.猜想假设。(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课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块土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3.制定方案。
利用这些器材,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1)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的验证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各小组互相补充。
(3)在这个实验中,有哪些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呢?
实验观察记录表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我们的发现
(3)老师也有一个温馨提示,指名读。
5.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6.让学生回答黄河水为什么这么黄?
7.通过我们的探究,明白了什么?(出示PPT)生齐读
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壤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三、保护土壤
1.师:我们知道了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你应该为保护土壤做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要耐心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说了自己的行动,做的都非常好!今后我们要爱绿、植绿、护绿。做一名真正的保护土壤的小卫士。
(3)我县领导在保护土壤方面就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你的老爷爷,老奶奶病故以后,是怎样安葬的?(公募林)健在的爷爷、奶奶由过去住的的破平房,现在住上了楼房(上桃峪)
(5)教师小结:
只要人人出力,日积月累,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我们的家园处处是绿水青山。向习主席说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四、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动手,说出了保护土壤的很多方法,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老师为你们的表现点赞.
2.
在明媚的春天里,请全校师生每人种一颗爱心树。
板书设计:
保护土壤
从我做起
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