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被寄养到大堰河家。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 《向太阳》 《火把》 《古罗马竞技场》
卓越的民族诗人
一(1—3) 怀念与痛悼
二(4—8) 眷念与感激
三(9—11) 同情与控诉
四(12、13) 讴歌与赞美
情感线索
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谈谈诗人笔下的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歌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在艾青的笔下,色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或文字符号,而是他对于语言的出神入化的把握。
浅 谈 《大堰河 —— 我的保姆》中 色彩的运用
古人喜用石阶青苔已深,仍无人迹来形容等候在深闺的妇人的怨愁,如:“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又或“花月分窗进,苔草共阶生”。还会用井沿、石碑长满青苔来描写被放弃或被遗忘的荒芜与寂寥,如“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于是人们的视觉里,不喜烈阳的青苔是寂寞的,在阴湿、人迹稀少的地方覆地生长。艾青用“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为全诗蒙上了一层灰冷的调子,其实也暗示了大堰河一生的命运。
最后我们来分析 “紫色的灵魂”, 在色彩学上紫色具备双重矛盾的性格。它会使人产生高贵、优雅、忧郁感,使用紫色可以使激动者变得安静,有时紫色也具备不安、卑劣、凄怆的特征,富有阴暗、悲哀、险恶的意味,而紫色加深就是黑色. 比如说雾的常态是灰色的、 银色的、迷迷蒙蒙的。特别是在伦敦的人眼里更是如此。这是有历史文献可以证明的。但是,法国印象派的画家莫奈(1840—1926),在他到伦敦画威斯敏斯特教堂时,却把伦敦的雾创造成紫红的颜色,因此在展出当时便引起了人们的惊愕。当争论的人们对这种常态的突破获得认同和理解后,又给予他以“伦敦雾的创造者”的称谓。
事实上,雾在艺术家的笔下,不仅可以是紫红色的,而且可以是绿色的、黄色的。我们可以推测艾青通过借用色彩来进行渲染、具有着绵深的暗示力。我们可以透过色彩层面去联想,去追究,去挖掘,去寻思,去感受到色彩背后深藏的人物命运, 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品格,她的情操。这也正是诗歌能深深震撼人心,获得成功的地方。
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苏联〕别林斯基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大堰河” 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渔家傲
范仲淹
此词别本题作“秋思”。颇述边镇之劳苦。
本词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似而情调迥异,王诗壮阔高远,范句则寥廓荒寒。
下片抒情,表达了边地将士破敌立功的决心与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苍凉激楚。“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
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通过对在横渡长江时所看所感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即将来临的改天换 地的建设热切的期盼,寄予了 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希冀。
就连健在的神女也会大为吃惊,世界居然彻底变了样子。
从诗艺上说,诗人最后用了一个帮助大禹治水的巫山神女,即传说中西王母的女儿瑶姬的神话故事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美丽,借助对神话人物的想象表达赞美之情。 (用典、想象)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
“粉身碎骨浑不怕”是一种坚毅的潇洒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奉献的潇洒
海子
海子,我们怀念你!
海子,新生代的代表诗人。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中国正值思想、观念、道德价值受到冲击的时期。
他在15岁上北大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毕业后又蛰居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似乎拒绝改变他生活的封闭性,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 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 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原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原诗]
热爱生活
向往尘世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原诗]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原诗]
渴望沟通
分享生活
[原诗]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原诗]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祝福生活
背离尘世
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因而,无论是想象中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离别前的一个镜头,让时间凝结在这道别的一瞬。“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女郎微合含情的双眸,低下了头,此时的她有道不尽的娇柔,作者将之比做“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习习凉风拂过,洁白的“水莲花”娇羞的低下了头。我们知道,“水莲花”是纯洁的象征,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以作者从侧面巧妙地勾画出一位纯洁的少女形象。
重复写“道一声珍重”更能体现出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既然离别已是注定,不如多留下些甜美的祝福,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既然相遇,怎舍离别,所以作者的一声珍重寄予祝福的同时也载满了淡淡的离愁,最后千言万语只化做一句“沙扬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