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知道分子很小,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分析说明。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2.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自制小白兔模型一只、铁丝、棉花、玻璃片、大小烧杯、放大镜、玻璃棒、特别玻璃钢、滴管、针筒、浓氨水、酚酞试液、方糖、水、酒精、香水、木块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小实验]
让兔子眼睛变红:将一自制纸质小白兔(眼睛处嵌入沾过酚酞试液的棉花),用铁丝支起,放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观察现象。(兔子眼睛变红了,好奇怪!)
师: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要知道其中原因,让我们先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
物质的构成
师: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生:细胞。
细胞很小,但里面却有许多物质,例如:通过压榨甘蔗,我们可以从甘蔗的细胞中榨出甘蔗汁,甘蔗汁又可以分成蔗糖和水,说明细胞中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蔗糖和水又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
[实验探究]
1.用放大镜观察方糖。
(提问)看到了什么?(固体小颗粒)
2.碾碎后,再观察,看到什么?(更小的颗粒)
3.将少量碾碎的粉末溶于水,搅拌,再观察。(发现小颗粒不见了)
师:甘蔗颗粒真的没有了吗?
生:没有。
师:何以见得?
生:水有甜味,说明蔗糖还在水中。
师:甘蔗小颗粒不见了,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它以一种更小的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在水中。
师:对,这种微粒叫分子,蔗糖是以分子这种微粒分散在了水中,蔗糖正是以这种叫分子的微粒构成的,许多物质同蔗糖一样,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板书]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等。
师:除了分子,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以后再学。
[过渡]
分子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那它有多大呢?以一滴水为例。引用课本数据,让学生知道分子很小。
[板书]
1.分子很小
[学生实验]
在一支一端套有胶头的玻璃管中加入一半染红的水和一半酒精至一定刻度,上下颠倒,混合均匀,观察液面所在的位置。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猜一猜]
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大胆猜测。
[演示实验]
将半量筒黄豆和半量筒芝麻混合,观察现象。
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再启发学生回答前面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的原因。
[板书]
2.分子之间有空隙。
[讨论]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是谁大?(讨论后,汇报)
[实验探究]
让学生利用手边器材(针筒、水、木块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学会用针筒分别压缩空气和水,或用木块压木块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板书]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空隙)
[实验]
出示并打开一瓶香水,过一会儿。
师:闻到什么没有?香水的气味是怎么跑进同学们鼻子里去的?说明了什么?
生:香水蒸发了,香水的气味飘过来了……
师:这是由于香水分子跑到空气中后,又跑进同学们鼻子中去了,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此类现象)
[板书]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a.扩散现象: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实验演示]
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
结论:[板书]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趣味讲述]
固体也发生扩散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
c.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分子都能扩散。
[解释]
(由学生回答)兔子眼睛变红的原因。
[解释]
(教师)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课堂反馈练习]
1.解释下列现象
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里面为何会变黑。
2.当盛油的厚钢瓶内压强很大时,相当于大气压1—2万倍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气袭人知聚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你从科学角度怎样理解?
[课后小结]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液体>固体)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扩散现象(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c.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分子都能扩散。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