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质量检测习题(1)
一、选择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
A.农村
B.城镇
C.国营企业
D.乡镇企业
请仔细观察下图“大包干纪念馆”里
18
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干到户
“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
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
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
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5.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
1980
年产粮
5.02
亿千克
1981
年产粮
6.70
亿千克
1982
年产粮
7.15
亿千克
)
实行土地改革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6.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
1987
年,全国
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7.1984
年,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
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8.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
B.海南C.厦门
D.深圳
9.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
计划”
10.在“家乡的昨天和今天”活动课上,某合作小组在展示厦门经济特区建立三十五周年辉煌历程时,应将厦门标注在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
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
D.内地的开放
12.据统计,“1979
年至
1982
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
81%……1983
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
7.2
亿元,比
1979
年增长了
11
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3.某城市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
1980
年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14.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
4300
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于(
)
A.1978
年
B.1980
年
C.1984
年
D.1990
年
15.20
世纪
80
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
30
年;30
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
20
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16.2018
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
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
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
不怎么样。”
根据材料,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颁布,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
10
项自主权。1986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颁布,提出要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
自主权。1985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
1985
年开始,
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
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
0.3%~0.7%。
材料二
到
1987
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
8843
家,占国企总数的
77.6%。1987
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
2452
亿元,同比增长
11%,实现销售收入
2797
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
4.7%。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进入民众的生活,这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回答两点即可)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回答两点即可)
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请
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之后,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进行
。
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1978
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分析对比:
1958
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所
产生的共同作用。
历史认识: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
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材料二
1984
年,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
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
年
5
月,在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
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编自亚心网
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5.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深圳的迅速崛起是党中央实行的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些?
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干到
户,“18
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与此相关,故选择
D。
答案
D
本题考查知识点农村改革。切入点为“契约”“血指印”“告别饥饿”。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所说的是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的史实。故选择
D
项。
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改革开放时期”。据所学知识分析,A
指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重庆谈判;B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指人民公社化运动;D
指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故选
D。
答案
C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故选
C
项。
答案
C
本题考查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根据题干中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国有企
业改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故选择
C
项。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故选择
C
项。
8.答案
D
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
“窗口”。故选
D。
9.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中“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设立
经济特区,故选择
A。
10.答案
D
本题考查知识点经济特区,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结合教材“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可知,④处是厦门,①处是珠海,②处是深圳,③处是汕头。故选择
D
项。
11.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故选择
A
项。
12.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深圳出现题干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故选择
B
项。
13.答案
C
本题切入点为“《南京条约》”“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选择
C
项。
14.答案
B
本题考查知识点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选择
B
项。
15.答案
B
本题考查知识点改革开放。根据所学可知,出现题干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故选择
B
项。
16.答案
D
2001
年
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③
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不属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许多发展机遇的表现,据此可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大包干”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大
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改革,结合所
学知识,可以解答本题。
2.答案
(1)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以下答案也可: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
开;优化国企管理方式;打破企业和职工吃“大锅饭”的弊端,实行职工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
效益挂钩;通过奖励制度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企业职工收入;基本满足了
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以下答案也可:积累了国企改革的经验;进
一步促进了农村改革;奠定了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初步探索)。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即可;(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即可。
3.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7)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依据
所学知识可回答第(1)问至第(6)问。第(7)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
(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因闭关自守而导致落后挨打的教训;总结新中
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
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
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是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因闭关自守而导致落后挨打的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2)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这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3)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答案
(1)对外开放。
厦门、珠海、汕头和海南岛等。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
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