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6 19: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质量检测习题
一、选择题
1.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活着瑶、壮等少数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它的成立,
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和平解放
B.民主改革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2.1951
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20
世纪
60
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是指(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3.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项中比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
A.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C.有利于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D.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5.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表所示内容,表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
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名称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3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

10

西藏自治区
1965

9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西部大开发
D.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
6.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7.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
352.3
64
369
促进上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③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④西部大开发的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8.新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团结
D.西部大开发
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
“喜事”指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0.在《大国脚印:网友票选
60
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
1981
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1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2.“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直辖市
13.下列有关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本地区的繁荣稳定
D.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
14.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
)
①新疆②香港③澳门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是(
)
A.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降落
C.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
D.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16.父母有时会以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来给孩子起名字,增加名字的纪念意义。依此起名的方
法,可供
1999

12

20
日出生的婴儿选择的名字是(
)
A.抗美
B.跃进
C.回归
D.建国
17.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反分裂国家法》
(
乡愁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8.下图所示诗句蕴涵的历史信息是(
)
A.渴望祖国统一
B.反对外来势力
C.赞同“一国两制”
D.缅怀革命先烈
19.被火烧成两段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

6

1
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海峡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局面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
1.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留下美好的记忆;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照片,能承载
一份份温暖……下列一组照片记载了新中国几位领导人与少数民族代表在一起的历史瞬间,
识读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有什么意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你知道这首歌反映的主
题思想是什么吗?
你认为“贵中华,贱夷狄”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请结合这组照片所反映的内容,设计出一个最能反映这组照片的主题名称。
2.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1978
年底,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对台政策,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2

9
月,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就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进行谈判,邓小平表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1984
年,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含义作了进一步阐明:“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
中国,两种制度。”1984

5
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李茂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其后括号内填“A”;
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
请在其后括号内填“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其后括号内填“C”。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2)“一国两制”构想只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
)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
(4)“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
(5)“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
)
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祖国统一】
材料一
写出材料一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民族团结】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早
在古代我国就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时确立
制度和设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邓小平给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
作用?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主要“特
别”在哪里?
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D
本题考查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切入点为“自治县”“少数民族”。设立富川瑶族自治县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选择
D
项。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之一。故答案选B。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三张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故答案选
B。
答案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表格提供了我国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和成立时间,这表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
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故选择
C
项。
答案
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西部大开发
的进行,这些都是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故选择
D。
答案
B
依据所学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针对题干材料中的这一现状我国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故此题选
B。
9.答案
B
依据材料“紫荆开后白莲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紫荆花代表香港、白莲花代表澳门,“喜事”是指我国于
1997

7

1
日和
1999

12

20
日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
B
项。
10.答案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
构想是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的伟大创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C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11.答案
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撒切尔夫人”“香港回归”“邓小平”“创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最终回归祖国。因此这一
“天才的创造”是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2.答案
B
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
项。
13.答案
D
依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没有立法权,不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故
D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此题选
D。
14.答案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

7

1
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12

20
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B
符合题意,故选
B。
15.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降落。这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
16.答案
C
1999

12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C
项符合题意。
17.答案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故选
A
项。
18.答案
A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的
一份情怀,更体现了作者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A
项符合题意,故选
A
项。
19.答案
A
《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实现历史性合璧,说明海峡两岸
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
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题思想: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不正确。理由:因为这句话含有明显的民族歧视态度,这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相违背,
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应该一视同仁。(言之有理即可)
名称:民族大团结;党的关怀;温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解答第(3)问的关键在于理解“贵中华,贱夷狄”
的含义,再结合现在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判断对错,阐明理由;第(4)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
(1)A
(2)B
(3)A
(4)C
(5)A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故在本问后括号内应填
A。(2)“一国两制”构想只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这一表述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违背。故在本问后括号内应填
B。(3)根据材料“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可知,“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故在本问
后括号内应填
A。(4)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表述。故在本问后括号内应填
C。(5)根据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可知,“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故在本问后括号内应填
A。
3.答案
(1)1997

7

1
日;1999

12

20
日。
邓小平。
元。
册封(或金瓶掣签);驻藏大臣。
解析
本题较容易,难度小,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
4.答案
(1)经济特区“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
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主要“特别”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
期不变。
①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创新要立足于
国情,也要放眼世界;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回答即可。
第(3)问是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