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6 19: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质量检测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

4

29
日,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开幕式在演习红方联合指挥部举行。追溯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北洋舰队的建立
B.东海舰队的建立
C.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D.南海舰队的建立
2.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
20
世纪(
)
A.40
年代
B.50
年代
C.60
年代
D.70
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以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
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
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我国的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4.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恰当的展览主题(
)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
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
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5.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标志是
(
)
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6.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2
周年”图片展。请根据下列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B.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磨砺利剑科技强军换新颜
D.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7.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下列我国所取得的国防建设成就中,距今时间最近的一项是(
)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C.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
D.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殖民侵略
B.反对帝国主义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9.我国政府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49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
D.19
世纪
50
年代
10.2019
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年(
)
A.40
B.55
C.66
D.60
11.1954
年,中印发表联合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

(
)
A.不结盟原则
B.“一边倒”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12.2019

10

11
日至
1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1953
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3.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我国于
1953
年首次提出的
B.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适用于不同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
D.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14.1953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面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②内容(现在表述)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③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唯一准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第
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
)
A.毛泽东
B.彭德怀
C.朱德
D.周恩来
16.下列图片定格了新中国重大外交活动的精彩瞬间。其中,反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
针的是(
)
(
时间:1955

4

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
意义: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17.如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万隆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以下属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国际舆论曾评价:“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你认为
1955
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中国(
)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制定“另起炉灶”的方针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0.1971
年中国外交取得的某一重大成就,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重大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中日建交
21.1972
年尼克松访华,他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握手,事后尼克松写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C.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22.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出席
APEC
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公开亮相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令当时观看的外国使节和外国记者大为惊叹,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了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美苏两国在决定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材料二
2009

10

1
日,国庆
60
周年大阅兵是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三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规模空前。其中,巡航导弹方队是首次公开亮相,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于哪一年?中国成立战略导弹部队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简要说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贡
献。下列图片是这支军队发展历程的缩影。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于哪一年?

2
的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战役?
我国的导弹部队由哪些部队组成?
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什么道路?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
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
7

2000
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踞亚洲第一、
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从建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
6
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
6
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
6
年,日本共添置了
15
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二
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忽视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
必须尽早尽快把我军武器装备搞先进、搞强大。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儒海《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的教训——甲午黄海海战舰艇对比与启示》
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
建设就吸取了这一教训,请举一例说明。
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材料二认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仍然
要吸取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4.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
为善的友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
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
的不同见解。……16
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一颂扬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概括为使中印两国关系“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中国政府确立了什么原则
来处理中印两国关系。
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
5.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中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重庆谈判达成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从周恩来经历的以上事件中可知,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某会议上发言:“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16
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会议名称,并指出该会议提出的处理与会国关系的方针。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同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过程中提出的外交原则。
(3)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结束了同美国长期对抗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请你列举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7.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示意图
材料二
1969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
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美国政府宣布自
2019

5

10
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
2000
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
10%提高到
25%。2019

5

13
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中方的相关举措,决定自
2019

6

1

0
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
600
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这体现了中方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意志。
——新浪网
请回答:
(1)请写出年代尺上
A、B
两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依据材料一概括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决定改善中美关系的自身因素。
(3)据材料三,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中国态度强硬。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
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的标志。故

C
项。
答案
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故选
C。
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水平的高低,军队的
规模和数量并不是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故选择
C
项。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这几幅图片内容都与我国的国防建设有关,故选

A
项。
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
是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故选择
B
项。
答案
C
依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给出的四幅图片都属于国防科
技领域的成就,它们反映了“磨砺利剑科技强军换新颜”,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答案
B
依据所学可知,1949
年华东军区海军建立;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1966
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故此题选
B。
8.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20
世纪
50
年代初,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答案
C
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2019-1953=66
周年。故选
C。
11.答案
C
依据题干信息“1954
年”“中印发表联合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可知,此原则是指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
C
符合题意。
12.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故选择
B。
13.答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不同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D
项表述错误。
14.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可知正确答案选择
A。④中“唯一”的表述有误。
15.答案
D
本题考查知识点万隆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
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择
D
项。
16.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B
项反映的是
1955
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情景。在这次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
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卓越的外交才能。
17.答案
C
1955

4
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因而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万隆会议,C
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
年召开,A
不符合题意;中共八大于
1956
年召开,B
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
1978
年召开,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8.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①③正确,
答案选
B。
19.答案
D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0.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择
B。
21.答案
C
1972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联
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中美两国
20
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走常化。“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故选
C
项。
22.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或活动。出席万隆会议、与美国总统尼
克松会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与周恩来有关,①与周恩来无关,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1966
年。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2)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战略导弹部队在科技强军实践中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解析
本题考查战略导弹部队的相关知识。第(1)(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与其在科技强军实践中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关。
答案
(1)1927
年。
(2)辽沈战役。
(3)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4)科技强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南昌起义、辽沈战役、战略导弹部队,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第(1)问,1927
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第(2)问,在
1948
年的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第(3)问,1966
年,中国组建导弹部队,我国的导弹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第(4)问,
切入点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
3.答案
(1)武器装备发展停滞。(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一:海军装备了核潜艇;示例二:空军装备了各种型号的飞机;示例三:导弹部队装备
了各种型号的导弹。(举一例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认同。因为黄海海战的教训深刻;中国周边的形势不稳定;中国军队的装备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周边一些国家的军队装备不断更新;等。(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这些
说明今天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不能停滞。
不认同。因为黄海海战教训已经吸取;中国周边和平趋势没有改变;当今中国军队的装备
使周边一些国家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武器装备建设须量力而行;
等。(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这些说明今天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可以暂停。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黄海大战中国失败在于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第二小问,切入点为“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从我国空军、
海军、导弹部队等军种加强武器装备方面找一例作答即可。第(2)问,综合分析,确定自己的观点——“认同”或者“不认同”,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有选择地挖掘材料信息和教材知
识,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史实必须能印证自己的观点。
4.答案
(1)鉴真东渡日本。(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求同存异”方针。(4)友好交往,和平共处。
解析
本题以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在审题时要抓住“中日民间交往”,结合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鉴
真”,可判断是鉴真东渡日本。第(2)问在审题时要抓住“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结合材料二中的“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可知中国政府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的“万隆会议”,
可知“金钥匙”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4)结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周边
国家交往的特点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
5.答案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
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3)“求同存异”。
(4)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等。(言之有
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周恩来的相关事迹,主要考查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和万隆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内容,第(1)(2)(3)问容易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
即可。
6.答案
(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建交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些都是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7.答案
(1)A:抗美援朝;B: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美敌对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中美之间密切友好交往。
(2)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3)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为了保家卫国,1950
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依据所学可知,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材料一反映的中美关系发展轨迹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敌对到中
美关系正常化再到中美之间密切友好交往。(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3)本问
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