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承载历史信息。“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对联直接反映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五”计划
D.“一国两制”
2.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一类是“特别行政区”。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5.台商企业富士康落户淮安,成为该市招商引资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体现。能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前提是(??
?)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汪辜会谈
C.“九二共识”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6.60多年来,虽然两岸的关系仍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有利于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三大战役的胜利
②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两岸经济文化往来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④开展两岸文教科技交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题文)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几个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使港澳台顺利回归祖国
9.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推行区域合作的模式
C.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
D.实施睦邻友好的方针
10.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B.一国两制构想为各方所接受
C.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
D.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1.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12.港澳回归后,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13.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关系不断取得进展。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
A.邓小平同连战会面
B.胡锦涛同连战会面
C.胡锦涛同马英九会面
D.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14.下列举措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民族区域自治③一国两制④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哪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说明我国一共有
个少数民族?
A.56
B.57
C.54
D.55
17.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8.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与此成果相关联的是
A.台湾成立“海基会”
B.大陆成立“海协会”
C.江泽民提出祖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D.“汪辜会谈”
19.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二、简答题
20.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回答以下问题:
(1)1949年,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1951年,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请指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1.问答题
(1)请你列举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二项)?
(2)从香港、澳门“回归”到“繁荣”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的正确性?此方针内容是什么?这一方针最初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3)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22.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B
6.C
7.A
8.D
9.A
10.A
11.A
12.B
13.B
14.D
15.D
16.D
17.A
18.D
19.D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香港特别行政区。
(3)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一个中国。
21.(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广州、上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列举其它正确答案也可)
(2)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22.(1)澳门,中国。
葡萄牙,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联合声明》。
“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
(4)香港,1997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