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3、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4、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豢养(
)
歙县(
)
朱耷(
)
倘若(
)
懦夫(
)
遁词(
)
懒duò(
)
qiáo夫(
)
chóng拜(
) 灌gài(
)
zhònɡ伤(
)
鲁dùn(
)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B.走头无路 众判亲离 哈哈大笑
C.参天大树 先知先觉 哑口无言
D.平凡单调 一丝一毫 万像同毁
3、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平凡单调,________懒惰者之遁词。________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A.可见 只是 既已 B.可见 但是 既然
C.可能 但是 既已 D.可能 只是 既然
4、根据课文解释下面词语
鲁钝:
豢养: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山穷水尽: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仁政的基础是“惠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样才能实现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B.孔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
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
”“
”“
”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教育家。
自主学习
1、本文是采用什么论证方式进行议论的?文章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
答:
.
。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答:
.
。
3、作者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答:
。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答:
.
。
5、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段意
答:
.
。
课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答:
.
2、文中划线的词语如何理解?
答:
.
3、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
答:
.
4、“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这是什么意思?
答:
.
提高阅读
善待挫折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
答:
.
2、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答:
.
3、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答:
.
4、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
.
5、第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huàn
shè
dā
tǎng
nuò
dùn
惰
樵
崇
溉
中
钝
2、B
3、A
4、鲁钝:愚笨,不敏锐。
豢养:喂养。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B
A
陶行知
教育思想家
实践家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
社会即学校
二、自主学习
1、本文是驳论文,以驳论为主,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文章反驳了5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②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不能创造;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2、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3、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4、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了自己的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第一部分(1-4段):以宗教家、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5-12段):列举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反驳,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13-16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三、课文阅读
1、一是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另一个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2、被我们认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终归获得了成功。
3、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4、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指的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
四、提高阅读
1、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2、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3、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取消一个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4、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5、前进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
6、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创造宣言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我们经常说,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工具,根据别人安排好的程序进行施工,这算不算创造?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是创造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谈什么是创造。
预习展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作者展示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预习展示
中(zhònɡ)伤
鲁钝(dùn)
灌(ɡuàn)溉
歙县(shè)
朱耷(dā)
崇拜(chóng)
倘若(tǎng) 懒惰(duò)
遁词(dùn)
懦夫(nuò)
豢养(huàn)
樵夫(qiáo)
自暴自弃(bào)
生字展示
预习展示
词义展示
豢养:喂养。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预习展示
1、本文是采用什么论证方式进行议论的?文章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
驳论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预习展示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预习展示
3、作者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预习展示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预习展示
5、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4段):引出议论的话题,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5—12段):对错误观点逐一反驳,得出结论。
(13—1段):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问题探究
1、作者说“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是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刀法
比
喻
教育方法
万象
比
喻
教育对象
点睛
比
喻
使之成才
问题探究
2、作者在文中引用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问题探究
3、东山樵夫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问题探究
4、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作用。
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赞扬肯定
议论抒情
5、为获得教育的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探究
①要敢于创造
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的
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
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
⑤要鼓励学生创造
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写法探究
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拓展延伸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课堂小结
同学们,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如意,但我们也看到了,有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当我们成绩不如别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我不如别人聪明,而应该想到我是否有别人努力。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课题
创造宣言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3、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4、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重点
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难点
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课前预习(可分组进行,也可整体进行,但课堂展示时可以分组完成)
文学常识积累运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收集关于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出处、作者的主要作品等相关信息,上课时为大家展示。字词积累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三、课文内容梳理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1、本文是采用什么论证方式进行议论的?文章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3、作者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4、作者得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6、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段意。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说,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工具,根据别人安排好的程序进行施工,这算不算创造?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是创造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谈什么是创造。
听,想。
用“创造”的真义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结果展示(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展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教育家。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生字展示
中(zhònɡ)伤
鲁钝(dùn)
灌(ɡuàn)溉
歙县(shè)
朱耷(dā)
崇拜(chóng)
倘若(tǎng) 懒惰(duò)
遁词(dùn)
懦夫(nuò)
豢养(huàn)
樵夫(qiáo)灌溉(gài)
自暴自弃(bào)
笔记。
积累字词。
词义展示
豢养:喂养。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听,读。
内容展示
1、本文是采用什么论证方式进行议论的?文章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明确:本文是驳论文,以驳论为主,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文章反驳了5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②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不能创造;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明确: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3、作者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明确: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明确: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了自己的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5、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段意明确:第一部分(1-4段):以宗教家、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肯定创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5-12段):列举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反驳,得出结论。第三部分(13-16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看书,讨论。
理清课文的基本内容。
问题探究
1、作者说“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是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2、作者在文中引用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明确: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3、东山樵夫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4、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作用。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种观点表达了作者对富有创造性的人的一种肯定和赞扬。作者把议论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有力地论述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5、为获得教育的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确: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的;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重点句子的作用。抓重点语句。文章细节的理解把握。
写法探究
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1、叙议结合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在学生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的一两点加以展开即可。教师则在学生分析后,对答案进行整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排比(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总结: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总结: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结: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总结: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比喻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笔记。
掌握本文的写法特征。
拓展延伸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对比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听。
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不如意,但我们也看到了,有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当我们成绩不如别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我不如别人聪明,而应该想到我是否有别人努力。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陶行知
引出论题
反驳错误,得出观点
发出号召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宣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