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版四年级上册《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升国旗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已是十分熟悉的事情了。但升国旗时,学生主要要关注的对象往往是国旗,而对旗杆顶端的滑轮的构造和作用并不十分清楚,也没有对其进行过研究。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方案,通过对滑轮的研究,了解各类滑轮装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不同作用。这些活动虽有一定难度,但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这一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实验活动,体验科学认识的不易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在方法和思维方式上都有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学习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利用特写镜头演示升旗过程中滑轮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明白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
?
?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
?
?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
实验设计(可附图)?
?
?
?
测力计拉力F
测力计拉力F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探究,也许会认为这样省力,也许还会有其他猜想,引导学生对定滑轮是否省力进行探究。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定滑轮
勾码的总量(N)
测力计的拉力(N)
用力的方向
?
得出的结论:
?
?
?
?
?
?
?
?
?
?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课件出示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定滑轮
勾码的总量(N)
测力计的拉力(N)
用力的方向
得出的结论: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交流与评析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拓展与延伸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举例说明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你能设计一个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吗?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定滑轮
重
物
重
物
动滑轮
重物
定滑轮
重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