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声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
难点
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
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记录的使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皮筋。【教师也需要准备,以备教学所需】
2.教师准备:音叉、小鼓、豆子、塑料瓶、泡沫粒、量杯、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
3、师: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愉悦人们的心情。同学们,关于声音,你有哪些知识想要知道呢?
生:.......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非常有意义,但是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今天只能选取一个来研究。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板书:锣鼓声声
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活动一:制造声音
师:要想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首先得自己尝试制造声音。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塑料袋,请同学们运用智慧,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塑料袋发声。
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需要强调一下:
1.
制造声音时,轻声轻语。
2.
控制好塑料袋声音的大小。
3.
仔细观察,体验塑料袋的发声。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很多让塑料袋发声的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塑料袋上台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摩擦,弹击,吹气,揉搓,抖动等不同的方法让塑料袋发出了声音。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不借助任何物体,试着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在活动开始之前呢,同样的,我们需要
1.
制造声音时,轻声轻语。
2.
仔细体会,身体发声时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并交流)
作出猜想
师:老师就不请同学起来一一交流了。刚才同学们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塑料袋和自己的身体发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当塑料袋和我们的身体发声时,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仔细思考一下,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
都在动。
活动二:橡皮筋实验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真的是只要动了就有声音吗?仔细看,这是一个橡皮筋,动吗?听到声音了吗?【教师怎样演示需要心中有数】
学生回答:没有
师:看来,关键不是看它动没动,而是要看他怎样动?你有什么方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生:拉开橡皮筋,然后松手。
师: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赶紧试一试
学生实验。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回答:呜呜。师追问:橡皮筋是怎样动的?师:你能用手来描述一下刚才橡皮筋是怎样动的吗?生做动作。
师:真不错,它在一个物体的周围来回的摆动,它就能发出声音。我们把这种动叫做振动【板书振动】。其他同学成功了吗?
学生齐答:成功了。
活动三:尺子实验
师:拿出你的尺子,谁有方法让尺子振动起来?
生:敲一敲桌子、生2:放在桌子上震一下。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赶紧试一试。
学生实验。
师:发出声音了吗?尺子是怎样动的?
【学生回答敲击桌面;把着尺子的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悬空,拨动悬空的一头,尺子在振动】
师:真不错。你的尺子呢?是怎样动的?
另一同学回答尺子在振动
师:你真厉害。尺子也是在一个物体的周围来回的摆动。产生了振动,就有了声音。其他同学成功了吗?
【板书:物体;形成板书:声音的产生
↘
↖
物体振动?】
活动四:自主探究其他物体发声的原因
师:现在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呢?
生1:不一定、生2:我觉得是。
师:科学的结论不是一两次实验就能得出的,我们得多做几个实验来验证,请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实验材料。第一小组准备了小鼓米粒,第二小组准备了水槽量杯,第三小组准备了水槽音叉、第四小组准备了水槽气球、第五小组水槽音叉、第六小组水槽量杯【教师边推出实验车边介绍材料边分发材料(车里有小鼓米粒;水槽量杯;水槽音叉;水槽气球)】
师:大家看这个,这可是特制的发生器,叫做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顶端发出的声音最强。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要研究的物体,使这些物体振动起来你有哪些方法?将你要采取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
师:哪个小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让你们小组的物体振动起来?小鼓小组交流:我们用鼓锤敲击小鼓。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让小鼓振动起来?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让米粒振动起来?也可以将小米粒放在小鼓上,让小鼓震动后,观察一下。还有哪个小组交流?
水槽小组交流:用水抬高后倒入水槽中观察。
师:不错的方法。试一试。哪个小组继续?
气球小组:我们把气球吹起来后,放到水里观察。
师:你看放到水里不如放到水面上观察,过会仔细看水面上会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组做音叉的实验?
生:我们小组打算敲击音叉后进行观察。
师:敲击后的效果不明显,你们能不能借助水槽这个仪器来观察呢?谁想到了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了,敲击音叉后立即将其放入水中,观察水波的变化。
师:真聪明。
师:在大家实验之前,老师还有点小提示送给大家。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有水的小组注意不要将水洒到水槽外)】
师:声音真响亮。
师:实验时,请小组长组织好实验,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记录员及时完成实验记录单。说了这么多,我们同学们都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情况,和小组长、记录员交流。】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都很认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下面老师想听听你们在实验中听到了什么声音?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我们请小组长与记录员上台,记录员来读出你们的实验记录单,小组长来演示你们的实验过程。哪个小组先来?
量杯小组、气球小组、音叉小组、小鼓小组四个不同的材料的小组分别上台交流。
得出结论: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个小组是让什么发出了声音?
生:水;【板书水】师:水属于液体。【板书液体】
师: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液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生:喝的饮料、牛奶摇晃时会发出声音。
师:气球小组是什么发出了声音?
生:是气球内的空气发出的声音。【板书:空气】师:其他的气体还能发出声音吗?
学生:吹口哨、吹瓶子
师:有小鼓的小组呢是什么发出了声音?
学生:鼓;鼓属于固体。师:音叉小组呢?音叉;音叉属于固体。【板书鼓、音叉】【板书固体】那还有其他固体还能发出声音吗?
生:拍桌子、拍手。
师:刚才的的实验大家都很成功,掌声鼓励。物体有三种形态,分别是液体、固体、气体。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它们发声时的共同点就是振动。这证明了液体、固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出声音。
活动五:反证法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我们让声音产生了,那我们能不能让声音停止呢?老师这里有个锣,你怎么让锣的声音消失呢?谁来?
师生操作:教师敲锣,学生上台捂住锣
师:声音果然消失了,他怎么做到的?
生:一捂住锣就不响了。
师:为什么不响了?
生:因为不振动了。
师:是的,当振动停止的时候,声音也就停止了,这样我们又从反面证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擦去问号
课堂小结
课外作业
板书
液体
水
声音的产生
固体
鼓、音叉
↘
↖
气体
气球
物体振动
实验记录单:
锣鼓声声(声音的产生)实验记录单
采用的实验仪器:
我们的实验方法:
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在对应的框里打“√”)
是否听到声音
是否看到物体振动
你还听到或者看到哪些声音
我们的结论:
声音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